惠普和戴爾擬將部分電腦生産轉出中國
2019/07/04
惠普和戴爾等美國個人電腦大型企業開始討論將筆記型電腦在華生産的最多30%轉移到東南亞等地。亞馬遜和微軟也在與合作方商討將遊戲機等的生産網點進行分散。美國川普政權雖然決定暫緩啟動第四輪的對華關稅制裁,但對貿易戰長期化提高警惕的全球大型廠商調整在華集中生産的趨勢在擴大。
熟知惠普和戴爾供應鏈的多名相關人士透露,兩家企業已開始討論將位於江蘇省、上海市和重慶市等地委託給電子設備代工服務廠商(EMS)的筆記型電腦生産的20~30%轉移到中國大陸以外。這一數量被認為大約相當於對美國出口的數量。
據稱轉移候補地點是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台灣,目前已開始在各地的電子設備代工服務廠商的生産網點進行試産。消息人士告訴日經,HP預計最早會在7~9月期開始生産轉移;而戴爾在越南、菲律賓、台灣等的生産據點,都已經開始進行一些小規模試産,正式開始量産的時間未定。
![]() |
中美兩國在6月29日的首腦會談上就重啟貿易磋商達成一致,美國政權決定暫緩啟動第四輪對華加徵關稅(包括筆記型電腦和遊戲機在內的從中國進口的幾乎所有産品皆列為關稅制裁對象)。儘管如此,企業相關人士中仍有觀點認為,因為中美貿易摩擦可能走向長期化,希望可以分散生産網點以免發生混亂。
據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的數據,中國佔到個人電腦全球生産的90%,包括智慧手機等在內的電子資訊製造業的收入總額達到13萬億元。相關就業達到千萬人規模。
美國調查公司IDC表示,在個人電腦的全球供貨量份額方面,惠普排名第一,戴爾排在第三位,合計市佔率達到40%,同時惠普和戴爾的筆記型電腦産品輸往美國的比重高達40~50%。兩家企業調整生産網點給中國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惠普和戴爾均設有生産網點的重慶市相關人士表示,2019年筆記型電腦産量將比2年前減少一半。電子設備代工服務廠商計劃改為生産面向中國國內市場的智慧手機或其他電子産品等,以減少對就業的不良影響。
在個人電腦領域排名全球第二位的中國聯想集團以及排名第五的台灣宏碁、大型電腦廠商華碩電腦也在探討將生産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除了防範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混亂之外,此舉還被認為是應對中國大陸勞動力短缺和人工費上漲的問題。
![]() |
墨西哥的筆記型電腦賣場(REUTERS) |
探索將生産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的動向還將擴大到遊戲機、平板終端和人工智慧(AI)揚聲器等領域。據相關人士介紹,亞馬遜探討將越南作為新的生産網點,微軟考慮將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作為新的生産網點。索尼和任天堂也與合作企業就選址中國大陸以外的生産網點進行了磋商。美國蘋果與主要合作企業加緊商討將在中國大陸生産的iPhone的15~30%分散到海外。
關於個人電腦和遊戲機,雖然全球的大型企業以自主品牌進行銷售,但實際上主要委託給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和廣達電腦、仁寶電腦、英業達、和碩、美國的偉創力等電子設備服務代工廠商在中國大陸生産。企業判斷美國政府可能啟動新一輪的關稅制裁,所以正在與電子設備服務代工廠商討論最佳的選址戰略。
近幾年,受人工費上漲影響,已有很多企業將生産轉移到東南亞,中美貿易戰預計會加快生産網點分散的速度。包括日本企業在內的全球零部件大型企業也在這些廠商的供應鏈內,所以也可能不得不加以應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重慶、黎子荷 鄭婷方 伊原健作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