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將撤出半導體業務 賣給台灣企業
2019/11/28
松下將撤出半導體業務。該公司將向台灣的新唐科技出售業務公司的股權。松下的半導體業務持續虧損,一直力爭重建,但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的銷售減速成為放棄維持業務的導火線。此前日本大型電子企業曾席捲世界半導體市場,但被展開積極投資的南韓和台灣企業奪走份額,喪失了競爭力。隨著松下撤出,日本的半導體業務的重組將告一段落。
![]() |
松下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京都府長岡京市) |
松下將出售從事半導體開發、製造和銷售的全額出資的松下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松下半導體解決方案出資49%、以色列半導體企業TowerJazz出資51%的合資公司松下TowerJazz半導體公司在富山縣和新潟縣總計3家工廠生産圖像感測器等半導體,這項業務也將放棄。
松下1952年與荷蘭的飛利浦成立合資公司,涉足半導體業務。在日本國內外擴建工廠,用於自主生産的家電等。1990年前後,松下在半導體銷售額上曾躋身世界前10強,但隨著南韓和台灣企業崛起,業績持續惡化。
再加上電視和數位相機等的銷售減速,工廠的開工率下降,2014年將富山和新潟的3家工廠改為與TowerJazz共同運營。還關閉了位於岡山縣和鹿兒島縣的工廠。今年4月,松下宣佈向羅姆出售部分業務,一直力爭推進重建。
著眼於新一代汽車的普及,松下最近一直在加強用於電動車的電池管理的半導體等車載業務。不過,半導體業務的核心企業松下半導體解決方案的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銷售額為922億日元,營業損益為虧損235億日元。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將半導體業務扭虧為盈定為必達目標,但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的需求低迷等影響,難以實現盈利,因此決定出售。
松下2019財年的營業利潤預期為同比減少27%,降至3000億日元。為了提高全公司的盈利能力,松下力爭「消滅虧損業務」(社長津賀一宏),近日剛剛決定在2021年之前撤出虧損的液晶面板業務。該公司將加快虧損業務的出售和撤出。
新唐科技的兩大業務支柱是用於控制電子産品的MCU(微控制單元)等自主産品和來自其他企業的代工訂單。2018財年(截至2018年12月)合併銷售額同比增長9%,達到100億新台幣,凈利潤增長3%,達到7.11億新台幣。該公司將面向汽車和工業的業務定位為今後的重點發展領域。
台灣的半導體記憶體企業華邦電子持有新唐科技的約6成股權。新唐科技2008年以運算處理相關業務從華邦電子剝離的形式拆分和獨立,2010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新唐將借助豐厚的資金實力,把技術實力深受好評的松下的半導體業務納入旗下。
![]() |
松下總部(大阪府門真市) |
此前日本企業曾席捲世界半導體市場。美國調查公司IC Insights的統計顯示,從各國半導體市佔率來看,日本1990年掌握49%。不過,由於投資判斷遲緩和業務重組等原因而陷於被動,在南韓和台灣企業的攻勢下,日本2018年的份額降至7%。在美國高德納發佈的世界半導體企業前10強中,2018年已沒有日企的名字。
NEC和日立製作所的部門合併後設立的爾必達記憶體2012年陷入經營破産。合併日立製作所和三菱電機的半導體部門而成的公司與NEC電子合併業務、于2010年啟動的瑞薩電子2019年1~9月轉為營業虧損。如今仍以積極投資顯示存在感的只有專注於圖像感測器、掌握全球份額5成的索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