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高科技企業利潤或因新冠減少107億美元

2020/03/11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給亞洲電子零部件和半導體企業的業績帶來打擊的可能性增強。高盛證券估算稱,此次疫情將導致鴻海精密工業、TDK105家主要企業2020年度營業利潤減少107.6億美元(減幅超過7%)。原因在於智慧手機工廠雲集的中國出現停産,而且消費下降。越來越多的人擔憂正在復甦的高科技企業業績會大打折扣。

 

       電子零部件及半導體等高科技企業集中在亞洲,其動向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業績也預示著世界經濟的前景,受到很大關注。

 

 

       高盛以日本、中國大陸、台灣及南韓等亞洲的105家主要企業為對象進行了估算。估算時假定中國大陸的需求在6個月裏減少30%,大陸工廠開工率在2月以後的8周裏減少一半。此次按照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生産和供貨比等進行了調查,計算了與未出現疫情的情況相比較的2020年度影響程度。

 

       根據估算,業績合計將減少107.6億美元,相當於按沒有出現疫情估算的2020年度預期營業利潤合計值(1468億美元)的7.3%。

 

 

       影響最為嚴重的是全球最大電子零部件代工廠商、從事iPhone等生産的鴻海。據悉該公司2020年度營業利潤將減少18億美元(相當於39%),銷售額減少154億美元(相當於8%)。這是因為該公司的大陸工廠生産比例較高,嚴重受到疫情影響。據鴻海表示,因很難確保員工返崗,工廠開工率只有需求的一半左右。

 


 

       該公司33日發佈消息稱,如果到3月底工廠仍無法正常運營,13月銷售額預計將同比減少15%左右。董事長劉揚偉警惕稱,如果疫情在歐美地區也出現擴大、最終産品的需求減少,影響的規模將無法預測。

 

       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TSMC)的營業利潤將減少5億美元(相當於3%),銷售額減少14億美元(相當於3%)。該公司曾考慮到新一代通信標準5G即將普及而發佈了2020年銷售額同比增長20%、設備投資最多達到1.7萬億日元的計劃,但因零部件供貨推遲,停産風險浮出水面。不過面向5G智慧手機等的高性能産品主要在台灣生産,與鴻海相比,影響較小。

 

台積電出現生産停滯的風險(照片由該公司提供)

 

       南韓三星電子的營業利潤影響額為14億美元(相當於4%)。南韓國內疫情也在不斷擴大。高盛的估算沒有計入南韓國內的供需影響,因此疫情的負面影響還會進一步加大。

 

       日本企業受影響最大的似乎是村田製作所。該公司佔全球市場最高份額的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的銷量可能受到不良影響,將營業利潤拉低近400億日元。TDK方面,佔到利潤一半以上的電池業務的生産基地主要集中在中國福建省。據悉「雖然在逐步復工,但給業績帶來不小影響」。

 

       不過,疫情擴大造成智慧手機等最終産品需求減少的局面很有可能是暫時的。高盛的投資調查部長高山大樹認為,「(因疫情擴大)積攢的需求會很大」。疫情結束後,前期積累的訂單會集中出現,業績也可能迅速復甦。鴻海的劉揚偉表示,銷售額將在46月快速恢復,16月的業績將與上年同期持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