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德請求台灣增産半導體
2021/01/25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1月24日獲悉,在以汽車為主,全球面臨半導體短缺的背景下,德日美等各國政府正在請求台灣當局提供半導體增産等協助。這證實了美國對中國制裁和汽車市場快速復甦帶來的半導體供求的緊張態勢。如果半導體短缺導致的汽車減産長期持續,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的風險因素。
台灣當局的相關人士24日透露,「汽車用半導體在世界範圍出現短缺,自去年底開始,從各國的外交渠道,接到(讓台灣增加半導體供給)請求」。據稱已接到汽車生産量大的德國、美國和日本等的協助請求。各國因製造業零部件短缺而請求特定國家和地區提供增産等協助實屬罕見。
據稱台灣主管制造業的經濟部已要求半導體生産能力強的企業採取增産等措施。已敦促世界最大半導體代工廠商台積電(TSMC)和居世界第4位的聯華電子(UMC)等加快汽車半導體的增産措施。
![]() |
資料圖(Reuters) |
台積電的公關負責人24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應對汽車半導體需求,是最優先事項,將繼續與汽車相關企業緊密合作,為滿足需求而提供支援。
半導體短缺自2020年秋季浮出水面。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居家辦公在全球擴大,用於個人電腦的電源管理用半導體首先出現短缺。隨著世界最大的中國汽車市場復甦,汽車半導體也開始短缺。
美國對中國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積體電路製造(SMIC)實施制裁,加劇了短缺問題。中芯國際生産的半導體雖然不是最高端的技術水準,但大量用於汽車和家電産品。生産這類半導體的企業在世界範圍較少,因此大量生産委託從全球湧向從最尖端到通用産品廣泛製造半導體的台灣企業。
迅速增加半導體産量很困難。汽車半導體的利潤空間較小,同時還存在如供過於求、價格迅速下跌的風險,如果為增産而加快推進投資,有可能導致浪費。目前還出現各半導體企業向汽車企業提出將半導體提價1~2成的趨勢,但半導體短缺無法迅速化解。
影響波及世界大型汽車廠商。德國福斯宣佈在中國、北美和歐洲壓縮産能。美國福特汽車也表示北美的一部分工廠停工。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認為,減産規模以1~6月為中心在全球達到150萬輛左右。一名日本經濟産業省的高官表示,「汽車等半導體短缺的行業要求增産的呼聲強烈,半導體短缺至少持續數個月」。
在日本國內,預計本田1月減産小型車「飛度」等約4000輛。日産汽車在日本國內已啟動主力的小型車「Note」的減産。豐田在美國等地被迫壓縮産能,速霸陸的群馬製作所也出現了停工的日子。
在汽車半導體領域,2020年10月位於宮崎縣的旭化成旗下企業的工廠發生火災,部分産品的供給陷入停滯。如果火災的影響長期持續,有可能進一步打擊汽車生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台北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