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與台積電的差距在擴大
2021/05/05
在尖端半導體領域,南韓三星電子與競爭對手台積電(TSMC)的差距正在擴大。三星在作為智慧手機大腦的CPU(中央處理器)等的最尖端半導體的量産方面陷入苦戰,代工生産的份額降低。在最尖端産品上的劣勢有可能導致三星半導體記憶體以及智慧手機等其他主力産品的競爭力下滑。
![]() |
三星的李在鎔副會長(左2)為採購設備專程前往荷蘭(ASML的工廠,2020年10月) |
「(我們)在尖端工序上的競爭力並不遜色。將確保大客戶並縮小差距」,三星半導體部門的一把手金奇南副會長在3月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被問及有關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的問題時這樣強調。
一方面,雖然三星4月29日發佈的2021年1~3月半導體部門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達到19.0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92.9億元),不過營業利潤大減16%,僅為3.3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93.7億元),1年來首次陷入利潤減少。
![]() |
據證券公司的分析,利潤減少的最大原因是負責CPU及通信用半導體代工生産的非記憶體業務方面的虧損。美國德克薩斯州工廠受伴隨寒潮的停電影響,自2月中旬起停産。雖然該工廠預計在4~6月中實現生産的正常化,但長時間停産可能招致美國高通等客戶轉投他家的風險。
三星面臨的隱患還不止工廠停産。其在南韓國內的尖端半導體生産線構建上也陷入苦戰。據多家供應商透露,三星遲遲難以提高最先進的電路線寬5奈米的産品成品率。在啟動5奈米的量産時間上,三星已經比台積電落後數個月。據稱,之後雙方的技術差距還在繼續被拉大。
半導體電路的線寬越小處理能力就越高,也更能抑制電力消耗,從而有利於電子産品的小型化。
三星在5奈米産品量産方面落後被認為存在半導體設備採購上的競爭失利。三星在相關産品量産線上引進的是被稱為「EUV(極紫外)光刻」的新技術。相關設備的供貨由荷蘭的半導體設備廠商ASML壟斷,對於5奈米以下的半導體量産不可或缺。據ASML的數據,目前實際供貨量累計僅為100套左右,其中超過7成被認為由台積電獨攬。
![]() |
三星也存在危機感。2020年秋季,三星首腦李在鎔副會長為了面對面進行談判,甚至不顧疫情影響前往荷蘭。雖然眼下相關設備的採購數量有所增加,但相比更早確保設備的台積電,三星面臨著生産技術積累不足的現狀。
對於代工生産業務的投資規模似乎也將對今後産生影響。台積電4月份發佈了為應對半導體短缺而在截至2023的3年裏展開1000億美元設備投資的計劃。
三星方面,2021年的預定投資規模雖達到4萬億日元,但其中的一半以上面向DRAM等半導體記憶體。與專門從事代工的台積電相比,投資規模明顯處於劣勢。
事實上,在半導體代工領域,最大廠商台積電的壟斷狀況也在迅速推進。台灣的調查公司TrendForce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1~3月台積電的代工生産的全球份額為56%,同比上升2個百分點。相比兩年前,份額更是擴大了8個百分點。相比之下,作為第二大半導體代工企業的三星的份額則比兩年前下降了1個百分點。
蘋果及AMD(超微半導體)等美國的大宗客戶幾乎將全部産品委託台積電代工,三星要獲得相同數量的代工難度很大。
政治性因素也不容易忽視。受中美對立影響,南韓政府的立場在中美之間搖擺。這也使得南韓企業在半導體供應鏈上面臨孤立的風險。
在尖端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劣勢還有可能對三星的綜合實力構成威脅。從事代工生産的非記憶體領域的半導體營收只佔整體的7%,但CPU和圖像感測器將配備於三星自主品牌的智慧手機並決定其性能。作為智慧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的蘋果將CPU生産全部交由台積電代工,因此三星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也將擴展至手機性能上與蘋果的差距。
對於三星來説,最尖端半導體的生産技術也一直被應用於作為主盈業務的半導體記憶體的生産。智慧手機與半導體記憶體的營收比率合計達到三星整體營收的6成。為主力業務帶來良性循環的尖端半導體的技術競爭一旦落後,恐怕會招致三星整體收益能力的降低。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首爾 細川幸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