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IT企業競相開發自主半導體
2021/04/22
美國IT巨頭正在競相展開自主半導體的開發。美國蘋果4月20日宣佈,將在5月下半月開始出售的個人電腦iMac上配備自主設計的半導體「M1」。美國谷歌也將在數據中心充分利用自主開發的半導體。為了實現提高人工智慧(AI)性能等目標,美國IT企業正在個人電腦領域加快擺脫曾構築起一個時代的美國英特爾的通用産品。
M1集CPU(中央處理器)和GPU(圖形處理器)于一體,被稱為「SoC(系統級晶片)」。與面向智慧手機iPhone開發的半導體相同,運用了節電技術具有優勢的英國ARM的經驗。
![]() |
蘋果M1半導體示意圖 |
蘋果表示,半導體性能提高後能流暢處理照片和4K影像,能將機器學習的速度最多加快至3倍。iMac的價格最低為1299美元。
如果將個人電腦的「大腦」統一為自主開發産品,從理論上來説,面向iPhone等的約180萬種App也將可以在新款iMac上使用。2019年達到5190億美元的iPhone的App經濟圈還將擴大至臺式個人電腦。
蘋果計劃用約2年時間將全部Mac的半導體改為M1。自2006年以後Mac使用的CPU一直由英特爾供應,長達約15年的合作將畫上句號。
在個人電腦普及的1990年代後半期以後,半導體行業的主角是英特爾CPU所代表的通用産品。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趨勢發生了改變。為了以低耗電量完成圖像處理和AI等的計算,蘋果和中國的華為技術相繼啟動專用半導體的開發。
AI的使用範圍擴大,在移動終端以外的其他領域,對低耗電量的要求加強,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也變得需要專用半導體,開始奪走通用半導體的市佔率,用於數據處理的半導體正日趨多樣化。專門進行機器學習等處理的AI半導體的重要性尤其增強。
蘋果的M1具備被稱為「Neural Engine」的AI專用電路,提高了圖像識別和語音助手「Siri」的性能。谷歌和美國亞馬遜也將自主開發的AI半導體引入數據中心,正在提高基於雲平臺的各種服務的性能、削減耗電量。
在IT行業與美國爭奪主導權的中國企業也在積極推進半導體自主開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