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廠商急速增産

2021/08/20


       全球半導體廠商為了解決供應短缺,正在迅速推進增産準備工作。汽車行業等陷入嚴重的短缺,豐田819日宣佈受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零部件短缺影響,大幅壓縮産能。大型半導體廠商為了滿足需求,已開始增持原材料等,9家大型廠商最近一個季度持有的存貨創出歷史新高。不過,由於存在客戶發出超過必要量的訂單的動向,實際需求日趨難以預測。

 

 

       由於汽車和家電的數位化、5G通信的普及,半導體的使用量激增。此外,在涉足汽車半導體的大型企業當中,相繼發生由於東南亞的新冠疫情擴大而暫停的情況。各家企業採取增産措施,但尚未能滿足需求。

 

       汽車半導體短缺

 

       台積電(TSMC)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針對存貨增加的原因解釋稱,高性能電腦和汽車半導體的需求超過預期。台積電202116月調整生産線的分配,使車載半導體的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0%。

 

       目前,連用於增産的製造設備所需的半導體都出現短缺。委託代工企業進行生産的美國英偉達的CEO黃仁勳18日在發佈財報的電話記者會上表示,「到明年之前,供給將受到制約」。

 

半導體企業的工廠

 

       增産體制還體現在財務指標上。把不含「無廠企業」的半導體企業中涉足主要的邏輯、存儲和車載半導體的台積電和美國英特爾等9家的存貨(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加起來,6月底(部分為5月底)達到647億美元,處於歷史性的高水準。作為數位設備核心零部件的邏輯半導體和車載半導體顯著增加。

 

       原因是企業正在增持應對生産所需的原材料。從能夠持續比較的7家企業來看,原材料佔存貨的比率在3月底超過24%,自20193月底以後持續上升。

 

       在加快生産的同時,生産出來的産品在轉瞬之間售罄。顯示銷售額達到庫存多少倍的存貨週轉率46月達到7.8次,處於1年半以來的最高水準。

 

       另一方面,存貨增加也可能反映出客戶的訂單超過實際需求。

 


 

       本田副社長倉石誠司關於應對半導體短缺的措施表示,「有可能不斷改變庫存的持有方式,包括增加半導體供應商等」。汽車行業正在從把零部件庫存控制在必要最低限度的「準時化(Just In Time)」轉向應對採購難的「以防萬一(just in case)」。

 

       富士通將軍(FUJITSU GENERAL)的包括半導體在內的原材料截至6月底比3個月前增加2成。該公司副社長庭山弘表示,「為應對半導體短缺的長期化,即使零部件存貨增加也仍進行採購」。

 

       各半導體企業正在警惕市場庫存過剩。德國英飛淩的首席行銷官赫爾穆特·哥塞爾表示,「未交貨訂單額相當於約2年的銷售額。我們設想存在重覆下單的情況,但難以確定具體數量」。

 

       存儲半導體領域也出現異變的跡象。美國美光科技和南韓SK海力士等3家大型廠商的合計存貨量正在減少。

 

       從大量用於個人電腦等的DRAM7月大單優惠價格來看,指標産品4GB DDR4為每個約3.2美元,連續2個月持平。此前持續上漲的行情出現觸頂的跡象。

 

       目前業績堅挺

 

       觀察使用半導體的最終産品46月的全球供貨量和銷量可以得出,智慧手機領域的下滑變得明顯。

 

 

       調查公司Omdia的南川明指出,「存儲半導體到2022年上半年可能會出現供過於求、價格下跌的情況」。股票市場已開始預測行情見頂,8月中旬南韓三星電子和美光科技等的股價大幅下跌。

 

       目前,半導體巨頭的業績堅挺。英偉達和台積電等位居全球總市值前10的企業的46月(部分為57月等,包括市場預期)的凈利潤合計為303億美元,同比增長6成。利潤連續6個季度增長,創出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大型廠商以邏輯半導體為中心,提出積極的設備投資計劃。台積電預計在2021年起的3年裏投入1000億美元。英特爾宣佈投入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新建半導體工廠等。

 

       不過,半導體行情一直呈現劇烈波動。過去也曾出現過繁榮期的增産投資完成之際行情惡化,産能過剩而産生負面影響的局面。目前的産能增強將在23年後完成。隨著行情變化,産能有可能成為沉重負擔。

 

       在有些産品的需求出現分化的背景下,明顯的反向影響會在何時以何種形式顯現?行業正對此加強警惕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增田咲紀、江口良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