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田製作所挑戰三層經營新模式

2022/01/17


      日本村田製作所試圖以電子零部件的牢固收益基礎為立足點,摸索業務模式上的變革。背後的原因是,隨著高速通信規格「5G」、新一代汽車技術「CASE」(互聯汽車、自動駕駛、共用汽車、電動汽車)、物聯網(IoT)等的發展,新的商機正不斷出現。不過,開拓新領域既可能成為增長源泉,也意味著村田製作所要面臨自身優勢可能被削弱的風險。

         

  

      「顧客的定義在2030年將會發生變化。需要採取不同的取勝方式」,村田製作所社長中島規巨這樣強調。村田製作所在2021年11月公佈的經營計劃中提出了以電子零部件為核心向下游拓展業務的三層業務組合發展戰略。第1層是電子零部件,第2層是將電子零部件組合在一起的模組産品,第3層是利用感測器等模組解決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業務。

 

      第1層是村田製作所的核心業務。主力産品積層陶瓷電容器(MLCC)廣泛配備於個人電腦、智慧手機及汽車等,該公司掌握著全球4成份額。MLCC是用於蓄電和放電的電子電路必不可少的電子零部件。據日本野村證券的估算,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包括MLCC在內的村田製作所組件部門的業務利潤預計達到4320億日元,將超過扣除總部費用等之後的整體營業利潤(4000億日元)。

     

村田製作所生産的積層陶瓷電容器佔全球4成份額

     

      這項業務強大的秘訣在於徹底的自主性。MLCC等主力電子零部件採用從陶瓷粉等原材料到生産設備均由公司內部製造的「垂直整合」方式,生産工序也是競爭對手無法輕易模倣的「Black Box(未知框)」。雖然和基礎設施産業一樣,不與銷售額增減掛鉤的固定費用負擔會增大,但邊際利潤率高,只要銷售額增長,就會直接推高利潤。

 

      據日本大和證券的佐渡拓實估算,2020財年(截至2021年3月)村田製作所的邊際利潤率達到50%以上。在MLCC的拉動下,合併銷售額達到1萬6301億日元,比上財年增加961億日元,而營業利潤達到3132億日元,增加600億日元。製造業的平均邊際利潤率被認為在20~30%,由此可見該公司的盈利能力之強。

 

      另外,作為企業經營指標的稅前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也反映出村田製作所的出眾之處。該公司2020財年的ROIC接近19%,處於很高的水準,ROIC可以分解為銷售額營業利潤率和投資資本週轉率兩個指標。雖然該公司的前者為19%,遠遠高於財年決算截至3月的日本製造業的平均水準(6%),但後者不到100%(通常以300%為佳),資本效率並不算高。村田製作所表示「電子零部件的前期投資非常大,很難提高資本週轉率」。


   

      主流觀點認為,如果固定費用負擔較大,一旦收入減少,雖然會存在利潤突然大幅減少的風險,但從中長期來看,MLCC將會實現增長。尤其是汽車的電動化,將成為一股東風。日本岡三證券的秋山貢一指出「如果自動駕駛水準提高,到2025年,用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MLCC需求將擴大到現在的兩倍左右」。

  

  

      不過,第2層的模組業務和第3層的解決方案業務不會像電子零部件那樣順風順水。究其原因,村田製作所自己不生産的零部件或服務需要從外部採購,無法發揮垂直整合方式的優勢。

 

      而且,模組産品的競爭對手大多是購買村田電子零部件的客戶企業,很難發揮零部件技術的優勢,這一點不可否認。通信模組的競爭對手是美國高通等企業,要與這些企業競爭並不簡單。村田製作所也承認「如果不能與其他企業形成差異化,就會面臨業務發展上波動性(Volatility,不穩定性)過高的風險」。

   

村田製作所標誌(資料圖)

     

      村田製作所並沒有對這樣的問題坐視不管。2021年9月,該公司以約160億日元的價格收購了擁有智慧手機省電技術的美國廠商Eta Wireless(美國麻薩諸賽州)。計劃把Eta的技術與自身的零部件結合在一起,開發自主性高的通信模組。社長中島表示「為了領先競爭對手,必要時會借助外部智慧獲得技術,或者推進併購(M&A)」。

 

      也有觀點質疑「第2層和第3層業務真的能收回投資嗎?」(分析師)。村田製作所為什麼會提出受到這種質疑的戰略呢?中島社長解釋説「我們迫切希望實現利潤來源的多樣化」。無法斷定電子零部件不存在因為新技術的出現而突然過時的風險。

 

      上市企業的經營方式的潮流正從垂直整合和多樣化經營轉向與其他企業分別完成不同生産工序的「水準分工」,以及使核心業務更加明確的「去企業集團(Conglomerate)化」。村田製作所的發展戰略看似與這一潮流背道而馳。該公司能否找到新的致勝方法,這將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本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