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半導體「去日本化」停滯不前
2022/06/30
南韓的半導體材料和製造設備的國産化停滯不前。自2019年7月日本政府針對一部分品類收緊對南韓出口手續以來,南韓一直推進相關品類的國産化。不過,目前來自日本的進口額轉為增加,南韓的國産化進展出現搖擺。日本的對韓出口管制措施不久將迎來滿3年,但日韓半導體相關供應鏈仍然保住命脈。
5月9日是南韓前總統文在寅任期的最後一天。文在寅在最後的演説中表示,「無法忘記全體國民團結起來、克服日本非法出口管制導致的危機」。在對任期做出總結的約10分鐘卸任演説中,他早早提出的就是對日本措施的反對。
![]() |
日韓的半導體供應鏈大體上得到維持(三星電子旗下的半導體工廠) |
2019年7月,當時的安倍政權表示日韓「兩國間的信任關係被明顯損害」,調整了向南韓出口存在轉為軍用可能的原材料時的優惠政策。針對半導體生産不可或缺的「氟化氫」、「EUV用光刻膠(感光劑)」、用於OLED面板保護零部件的「氟化聚酰亞胺」這3個品類,要求對每個對南韓出口合同展開個別審查。
日本經濟産業省表示「只是實施本來需要的手續」。另一方面,南韓政府考慮到2018年10月南韓最高法院勒令日本企業給予賠償的前勞工索賠案判決,強烈反擊稱這是「經濟報復」。在南韓,甚至發展為對日本産品的抵制運動,日韓關係惡化至被稱為二戰後最糟。
文在寅率先訪問南韓國內的半導體零部件企業的基地,鼓勵推進國産化。南韓投入每年2萬億韓元規模的預算支援研發,提出「把危機變為機會」,彰顯取得成果。
不過,只要觀察南韓貿易協會的統計,就會發現「去日本化」並未像文在寅政權宣稱的那樣取得進展。
在日本收緊出口手續的3種半導體相關材料中,氟化氫的對日進口額以2019年7月為轉捩點出現銳減,2020年比2018年減少86%。但是,2021年出現反彈,進口額比上年增加34%,2022年1~4月也比上年同期增長30%,維持復甦態勢。
從其餘2個品類來看,光刻膠維持同比2位數的增長,氟化聚酰亞胺僅小幅減少。日資材料廠商的相關人士異口同聲地表示,「除了氟化氫之外,並未産生明顯的影響」。
此外,在南韓從日本進口的品類中金額最大的半導體製造設備的2021年進口額比上年增長44%,增至63億美元。南韓全部品類的對日貿易逆差也維持擴大態勢。
在IBK投資證券負責材料行業的分析師李建宰認為,「要引進代替材料,需要關閉半導體生産線,同時企業方面對於追加引進南韓國産産品的態度慎重」。
國産化的停滯不前還體現在南韓企業的股價上。憑藉氟化氫的國産化而提高知名度的SoulBrain公司2019年7月以後迎來股價上漲,控股公司股價一度漲至7萬韓元。但在最近跌破2萬韓元,跌至6年來最低點。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的措施令南韓企業産生了不必要的不信任感,這也是事實。
![]() |
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明顯意識到工廠停工的風險。為了培育能替代日本零部件的供應商,推進資金支援和技術提供。
三星的半導體和顯示器的年營業收入合計為13萬億日元,規模達到日本最大半導體企業鎧俠控股(Kioxia Holdings)的8倍。對於很多日資供應商來説,三星都是重要客戶。因此從長期來看,如果南韓企業的國産化取得進展,日本企業將受到影響。
今後的焦點是尹錫悅政權的態度。尹錫悅在6月16日發佈的經濟政策方針並未納入「去日本化」、「國産化」等表述。提倡改善對日關係的尹錫悅政權有可能避免了刺激日本的措辭。
不過,南韓也沒有理由主動叫停因前政權的豐厚支援而啟動的半導體相關材料和設備的國産化。在尹錫悅政權內部,也有聲音表示「從經濟安保的角度出發,需要推進零部件國産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