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行情持續疲軟,廠商或面臨洗牌
2023/04/11
半導體記憶體的行情惡化仍在持續。掌握全球39%市佔率的三星電子的半導體部門14年來首次出現營業虧損。過去,智慧手機和數據中心的需求增長帶動了半導體記憶體行情復甦,但目前卻找不到引領復甦的火車頭。主要記憶體廠商均陷入虧損,這有可能導致此前不斷上演的「低迷期的重組」再次出現。
廣泛用於各種數位産品的半導體記憶體的行情容易出現暴漲暴跌。在過去的行情低迷期,隨著個人電腦、功能手機、智慧手機、數據中心等新需求方的出現,不斷走出最糟糕時期。
![]() |
不過,這次的低迷期卻找不到這樣的火車頭。市場持續增長的純電動汽車(EV)難以帶動記憶體需求,對話式人工智慧(AI)「ChatGPT」也並未推動IT巨頭的數據中心投資增長,智慧手機的數據容量也停滯不前。由於數位産品的成熟,目前認為需求將減弱的觀點根深蒂固。
三星為了推高銷售價格,4月7日宣佈了減産方針。對此,南韓有進投資證券的研究中心負責人李承禹分析稱,「記憶體行情最早在4月觸底」。認為由於三星減産的效果,記憶體價格將逐漸上漲,但三星半導體部門的扭虧為盈「將推遲至10~12月」。
記憶體行業具有尾部企業在低迷期被淘汰出局、不斷誘發重組的歷史。
在1990年代後半期,摩托羅拉、德州儀器(TI)、富士通退出了DRAM業務,NEC和日立製作所合併了DRAM業務,成立了爾必達記憶體(Elpida Memory)。在金融危機後的2009年,德國奇夢達(Qimonda AG)破産。2012年爾必達破産,之後併入美光科技旗下。
![]() |
隨著記憶體廠商的數量減少,還出現過度競爭緩解、生存下來的廠商的業績急速上升的趨勢。在過去10年裏,隨著數據需求的爆炸性增長,各廠商享受高收益的「最長春天」(大型廠商的高管)一直持續。
不過,在份額居首的三星也陷入虧損的低迷期,將再次颳起行業重組之風。成為焦點的是「NAND型記憶卡」的專業廠商鎧俠控股和美國西部數據。
在能否持續進行鉅額投資直接關係到競爭力的記憶體行業,運營資金(現金)的多寡將決定勝負。西部數據的資産負債表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截至2022年底約為2470億日元,鎧俠控股為推進首次公開募股(IPO)而公佈的截至2020年6月底的數據顯示,所持現金為2640億日元。
這與擁有5萬億日元的三星、美光(1.3萬億日元)、SK海力士(5000億日元)相比相形見絀。鎧俠控股和西部數據都在2022年10~12月出現最終虧損,如果虧損持續下去,財務基礎將減弱,有可能在競爭中掉隊。
![]() |
半導體行情的惡化也影響了三星的業績 |
此外,股東的動向也不容忽視。鎧俠控股的主要股東是美國投資基金貝恩資本。貝恩資本主導的對東芝記憶體(現為鎧俠控股)的併購即將滿5年,迎來作為基金摸索退出戰略的時期。
另一方面,西部數據面臨著來自積極股東的壓力。美國基金埃利奧特管理公司(Elliott Management)向西部數據提議拆分記憶體業務,因此越來越多觀點認為,這將導致目前競爭格局的變化。
不過,半導體行業還將面臨國際政治這一新的變數。在半導體被定位為經濟安全保障戰略物資、成為中美對立焦點之一的背景下,各國政府密切關注半導體技術的外流。還有觀點認為,由於政府的支援力度很大,不太可能像過去的低迷期那樣出現破産和重組。
除了缺乏需求拉動因素之外,廠商的合縱連橫能否帶來供需緊張尚不明朗。此次的記憶體低迷期面臨複雜的變數,情況與以往不同。目前,各廠商可能會持續處於膠著的困境狀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幸太郎 首爾、松浦奈美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