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世界工廠的台灣IT企業全面下滑
2023/04/14
預示世界IT(資訊技術)景氣狀況的台灣企業的業績出現過去10年來最大下滑。統計最近3月的19家主要相關企業的營業收入發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月大幅下降約2成。半導體大型企業台積電(TSMC)時隔約4年來首次出現營收減少,承擔蘋果iPhone手機大部分生産的鴻海精密工業也出現21%的營收下滑。台灣廠商全面下滑。
![]() |
半導體和數位産品的不景氣日趨明顯(4月12日,台北市內的蘋果專賣店) |
自2020年起,由於新冠疫情蔓延,居家辦公和線上授課在全球範圍普及,以個人電腦為中心,出現了「數位特需」。由於需求急劇增加,晶片短缺成為社會問題,但各企業目前轉為受到報復性下滑的困擾。
尤其是台灣企業,承擔美國蘋果智慧手機iPhone、個人電腦Mac和平板電腦iPad的幾乎全部生産。按産品來看,牽連著個人電腦全球産量的逾8成、伺服器的9成、半導體的逾6成、遊戲機的8成、肩負著支撐「世界工廠」的作用。
因此,通過台灣各企業的每月營業收入(速報值)來預測從工廠出貨到商品實際上架的未來約3個月的景氣動向變為可能。
日本經濟新聞自2013年1月起,鎖定主要向蘋果和美國微軟等世界IT大型企業供貨的台灣19家主要企業(亞洲主要上市企業、Asia300),每月實施營業收入統計等調查。
![]() |
結果,今年3月19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合計同比下降18.5%,降至1.0789萬億新台幣,創出過去10年來最大降幅。19家企業中營收減少的企業也達到創歷史新高的16家。從統計結果來看,數位數字下滑嚴重,未來約3個月的前景也很嚴峻的情況浮出水面。
19家主要企業除了半導體和電子零部件外,還包括組裝iPhone和個人電腦等的代工企業(EMS)等。
其中形勢尤為嚴峻的是從世界個人電腦大型企業獲得代工訂單的世界第三大EMS廠商廣達電腦等。因「新冠特需」而繁榮的局面明顯改變,個人電腦的需求目前出現銳減。美國調查公司IDC4月9日的數據顯示,2023年1~3月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比上年同期減少29%,降至5690萬台。
幾乎全部由台灣企業代工的美國蘋果出貨量下降40.5%。全球最大廠商中國聯想集團下降30.3%,美國惠普(HP)下降24.2%,美國戴爾科技集團下降31.0%,都表現不佳。
如果個人電腦需求下降,液晶面板和半導體廠商等也將直接受到打擊。
實際上,液晶面板大型企業友達光電(AUO)3月營業收入減少31.6%,群創光電(Innolux)也受到營收大幅減少26.8%的困擾。
![]() |
半導體也轉而面臨嚴峻狀況。DRAM大型企業南亞科技的營業收入減少68.1%,看不到復甦跡象。更具代表性的是台積電,3月營業收入下降15.4%,實際上是4年來首次下降。
![]() |
台積電台南市的主力基地 |
就算是業內盈利能力最強的台積電也無法抵擋數位經濟衰退。從1~3月來看,預計僅小幅增長3%左右。針對截至去年呈現滿負荷運轉的工廠,相關製造商表示「受以個人電腦為中心的需求下降影響,有些生産線的開工率降至5成左右」,前景不明朗。
南亞科技總經理李培瑛也預測1~3月DRAM價格下降了7~9%,4~6月由於庫存消化的必要性,價格還會下降。
![]() |
蘋果的個人電腦1~3月出貨量銳減(4月12日,台北市內的蘋果專賣店) |
在IDC擔任研究經理的吉特什·烏布拉尼 (Jitesh Ubrani)也指出,「(個人電腦的)流通庫存目前仍遠遠超過健康的4~6周的水準」。預測「即使大幅降價,庫存的高位運作仍將持續到年中,第三季度(7~9月)也有可能持續」。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製造商認為「全面復甦要等到2024年以後」。新冠疫情催生的數位特需的傷痕明顯。今後或將受到中國大陸和美國經濟復甦的左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裕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