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誤判後,鎧俠被迫回到與西數合併的談判桌
2023/10/16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獲悉,美國西部數據公司(WD)正在進行最終協調,考慮剝離半導體記憶體業務、並與鎧俠控股(Kioxia Holdings、原東芝存儲公司)合併。在記憶體行情惡化的情況下,兩家企業將擴大規模,以應對投資競爭。這兩家日美企業將確保半導體的穩定供應。
鎧俠在半導體記憶卡領域排在世界第3位,西部數據排在第4位。合併後規模將與首位的三星電子並列。協議達成後將在世界各國接受反壟斷審查,也存在能否在中國獲得批准等不確定性。
![]() |
鎧俠控股計劃與合作夥伴美國西部數據(WD)的半導體記憶卡業務進行整合,目前已啟動最終協調。鎧俠在最尖端的記憶體研發競爭中無法領先,通過儘快量産回收投資的模式正在崩潰。由於行情惡化,兩家持續大規模虧損。在財務惡化導致投資能力減弱的背景下,兩家被迫進行重組。
![]() |
「減産還將持續一段時間」,9月,鎧俠控股的社長早坂伸夫在高管面前淡淡地説。對於持續1年多的減産,鎧俠的相關人士共同表示,「如此長時間的不景氣是史無前例的」。同月,鎧俠向工會通報了招募提前退休人員的計劃。
半導體産業存在繁榮與蕭條交替出現的「矽週期」。大部分企業都是在經濟繁榮時賺取大量利潤,在經濟衰退時為迎接下一次漲潮而投資。
使用鎧俠NAND型記憶卡的智慧手機缺乏技術創新,換機週期不斷變長,導致行情的反彈力減弱。「現在幾乎沒有賺錢的時候了」,鎧俠控股的高管感嘆道。
![]() |
由於半導體行情惡化,鎧俠2023年內預定竣工的岩手縣北上市新廠房被迫延期 |
在記憶卡領域的2000年代中期,半導體線寬的微細化達到極限。作為解決對策,企業研發了通過堆疊半導體元件來增大存儲容量的「積層式」。作為鎧俠前身的東芝於2007年在全球首次開發出了三維結構的NAND技術。
東芝先於競爭對手向市場推出尖端産品,形成了在通用化之前回收利潤的「持續領先型」良性循環。
新業務模式的保鮮期很短。到2018年左右,鎧俠開始被南韓三星電子和南韓SK海力士在積層數方面領先,中國長江存儲科技(YMTC)也緊追不捨。
探究鎧俠陷入苦戰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出現經營危機的東芝出售記憶體業務一事。鎧俠(原東芝記憶體)2018年以美國投資基金貝恩資本(BainCapital)等出資的形式從東芝獨立。功率半導體和機械硬碟(HDD)業務則留在了東芝。
在成為NAND的專業公司之後,鎧俠不僅容易受到行情波動的影響,而且業務戰略的選擇餘地也縮小了。
在半導體存儲晶片領域,每隔數年就會有新技術被開發出來,需要不斷確保最新的製造設備和充足的人員。鎧俠在從東芝獨立之際背負了約6000億日元的銀行貸款。不佳的財務狀況讓其很難進行大膽的投資。
鎧俠和西部數據曾在2021年前後正式進行過合併談判。當時被認為是美國拜登政府下加速的日美半導體合作的第一步。
2021年夏季,談判確定了大框架,兩家公司的股票價值對等、各佔新公司董事的一半等。此後,由於雙方針對總部所在地和上市地點等互不相讓,談判陷入僵局。
重啟談判的轉機是2022年夏季出現的記憶體行情遇冷。鎧俠和西部數據的業績都連續3個季度出現最終虧損。技術開發的滯後、財務狀況的惡化、歷史性的行業寒冬等誤判連續出現,為了生存下去,給鎧俠留下的道路越來越窄。
間接向鎧俠出資、尋求未來合作的SK海力士表示了反對。西部數據和鎧俠力爭月內達成基本協議,目前還存在不確定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