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yo Electron業績受到中國支撐

2023/12/27


  日本Tokyo Electron的2024財年(截至2025年3月)面向中國的營業收入預計達到7000億日元規模。將繼2023財年之後繼續處於歷史最高水準。佔到合併營業收入的市場預期的35%,對整體構成支撐。Tokyo Electron將爭取獲得中國當地半導體廠商積極的非尖端領域投資。

    

  負責該公司財務的常務執行董事川本弘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2024財年面向中國的營業收入規模或與2023財年持平或更高」。

   

 

  Tokyo Electron沒有透露2023財年的中國營業收入預期。考慮到目前中國營業收入的比例(4成左右)和2023財年的合併營業收入預期(1.73萬億日元),預計將達到7000億日元規模。雖然對象範圍等有所不同,但如果單純比較,將創出2008年3月以來的新高。

     

  受到美國主導的尖端半導體對華出口管制的影響,中國對管制對象以外的非尖端領域的半導體投資變得活躍。Tokyo Electron的2023年7~9月對中國營業收入比例達到43%。在全球半導體設備需求復甦緩慢的背景下,中國需求正在起到支撐作用。股市上也有觀點擔心中國需求不會長期持續,但看起來將繼續保持堅挺。

    

  對於作為Tokyo Electron主力業務的前製程製造設備(WFE)的需求前景,川本表示「出現了有望穩步復甦的感覺」。認為全面復甦的時間為2024年4~6月或7~9月左右。對於面向存儲晶片的業務表示,「DRAM已結束去庫存,恢復勢頭已經確定。NAND有望在2024年下半年復甦」。

    

Tokyo Electron的常務執行董事川本弘

  

  拉動業績的是生成式AI相關需求。目前面向AI伺服器用高性能DRAM,用於黏貼晶圓的粘接設備的洽購火爆。預計2023財年對營業收入産生100億日元左右的貢獻。AI伺服器市場將持續擴大,Tokyo Electron認為上述設備的營業收入在2024財年以後也將保持強勁。

      

  在明顯受益於生成式AI的面向圖形處理器(GPU)領域,還沒有帶動對新設備的需求。這是因為,由於智慧手機等的需求低迷,半導體代工公司的生産設備開工率較低。

     


   

  不過,隨著代工的設備開工率恢復,川本表示「2024財年的上半年有望獲得訂單」。如果面向GPU等AI相關訂單正式湧現,業績貢獻將「明顯超過粘接設備的100億日元規模」。 

     

  從中長期來看,除了設備市場整體的增長之外,市佔率的擴大也將成為焦點。在股票市場上備受關注的是在提高3D NAND性能方面非常重要的形成垂直孔的「Channel Hole Etch」工序的新技術。能以現有技術的2.5倍速度蝕刻深坑,為了用於量産,正在進行正式評估。

    

  在面向這一工序的蝕刻設備市場,美國Lam Research掌握100%的份額,但不少觀點認為「Tokyo Electron的新技術具有劃時代意義,有可能全面搶佔份額」(日本國內券商)。Tokyo Electron認為,這一市場到2027年將達到20億美元,與2023年的5億美元相比迅速增長。

   

  如果按照估算發展,未來可能成為3000億日元規模的營收增長因素,川本對此表示「真的很期待」。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堤健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