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蘋果Vision Pro:突破畫質壁壘

2024/02/28


拆解中的美國蘋果的Vision Pro

      日本經濟新聞經過對美國蘋果的眼鏡型終端「Vision Pro」進行拆解調查後發現,為了提高視野的臨場感,蘋果公司不惜投入了最尖端技術。採用了價格高達競爭産品近8倍的日本生産的高解析度OLED顯示器等,將現實世界和虛擬影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日本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位於東京都中央區)的協助下,日本經濟新聞對2月在美國上市的Vision Pro進行了拆解。針對主要零部件確定了製造企業,並推算出了零部件成本。

 

  像素密度是Meta産品的7倍

 

      佩戴該産品的用戶所看到的影像全部顯示在兩塊超小型OLED顯示器上,在左右鏡頭後面各配置了1塊。供應商被認為是索尼集團旗下的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每塊顯示器的發光部分的面積為約8平方釐米,尺寸和郵票差不多。

 

 

      同樣是眼鏡型終端,美國Meta於2023年推出的「Quest 3」使用了455萬像素的液晶顯示器,面積是Vision Pro的2.8倍。Vision Pro的顯示器像素數單眼就達到1150萬。從相同面積內的像素數(密度)來看,Vision Pro多達Quest 3的7倍,因此解析度也更高。

 

      據Fomalhaut推算,從Vision Pro的OLED顯示器成本來看,雙眼為約7萬日元(約合人民幣元3349元),佔整個零部件成本的近4成。這是Meta的Quest 3的液晶顯示器(9000日元)的近8倍。

 

      Vision Pro和Quest 3具有戴上終端後可通過顯示器看到周圍情況的「Pass Through」功能。如果解析度低,畫質就會變得粗糙,容易讓人感到不自然。蘋果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為了獲得清晰的視野,為顯示器投入大量費用。

 

  利用高性能晶片抑制「VR暈動症」

 

      將顯示器和鏡頭合為一體的光學系統單元,是通過使用斜向螺絲的複雜方法固定的。Fomalhaut負責人柏尾南壯説:「這種組裝方法與相機用高級鏡頭相似。很難實現自動化組裝,比較費工夫」。

 

 

      Vision Pro沒有控制手把。而是用視線來驅動指針(Pointer),用拇指和食指相結合的動作來操作,通過按下浮現在眼前的虛擬鍵盤上的按鍵來輸入文字。

 

      為了捕捉周圍的情況、佩戴者的手部和眼球的動作,共配備了19個攝像頭感測器。這是競爭産品的近兩倍。還配備了用來測量與周圍物體距離的「LiDAR(雷射雷達)」,以及用來測量機身傾斜度的感測器,在佩戴者周圍佈下了重重檢測「大網」。

 


    

      如果攝像頭和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在處理時發生延遲,佩戴者的動作和影像顯示就會産生時間差,甚至會引發「VR(虛擬現實)暈動症」。蘋果強調説,通過配備高性能半導體提高了數據處理能力,將這一時間「減小到了0.012秒以內」。

 

 

      負責數據處理的是裝有多個晶片的寬5釐米、長10釐米的主機板。在拆解中研磨表面時,左右出現了兩個蘋果的圖標。一個是用於個人電腦「MacBook」等的計算用「M2」晶片,另一個是面向Vision Pro新開發的影像處理用「R1」晶片。

 

  在鏡頭位置調節上採用自主機構

 

      Meta使用美國高通生産的晶片,而蘋果使用2個針對自家産品優化過的晶片,提高了處理速度。可以看出在軟體與硬體的一體開發上佔優勢的蘋果的戰略。

 

      主機板上除了很多電源管理用晶片外,還使用了鎧俠(Kioxia)生産的記憶卡及南韓SK海力士生産的DRAM用於數據記錄。用於散掉內部熱量的冷卻風扇採用了尼得科生産的馬達。柏尾説:「蘋果看中的是不容易出故障及靜音性」。

 

      為了減輕VR暈動症,在配備鏡頭的光學單元的上部嵌入了長4釐米的馬達部件。這是用於自動調節的部件,不管誰戴,都保證鏡頭位置都在兩眼的正前方。這是其他眼鏡型終端所沒有的機制,被認為是蘋果自主設計和開發的機構。

 

  跟iPhone使用相同部件,降低製造和開發成本

 

      在拆解蘋果眼鏡型終端「 Vision Pro」的過程中,還發現了很多在蘋果主打産品智慧手機「iPhone」中使用的零部件。

 

      據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介紹,相機用的感測器上使用了很多跟2017年至2020年推出的iPhone相同類型的零部件。外置的電池打開鋁外殼,也看到3個電池重疊,尺寸跟iPhone高端機型使用的相同。

 

      Fomalhaut公司的柏尾南壯分析稱:「通過充分利用過去的零部件,可以降低製造和開發成本」。通過控制iPhone上近年也配備的距離測定感測器等,在軟體方面也「充分利用了之前積累的經驗」。

 

      Vision Pro憑藉自主技術實現了創新性,但在重量和價格方面存在課題。由於重視性能,配備了很多功能,電池除外的機身重量最高為650g,比內置電池的美國Meta「Quest 3」重近100g。長時間使用時,容易感到疲勞。

 

      在美國的銷售價格為3499美元(約50萬日元),是Meta Quest 3的7倍。根據拆解發現的零部件整體推算成本(共計1200美元)計算的部件成本率達到34%。蘋果還向研究開發投入了鉅額費用,投資的回收和實現盈利需要時間。

 

      OLED顯示器等高價産品如果市場擴大,在量産效應下,成本有可能下降。繼「最大限度配備了現在能做到的功能」(柏尾)的 Vision Pro之後,將推出重量更輕且價格合適的眼鏡型終端?蘋果的下一步動作備受關注。

 

      法國調查公司Yole認為,眼鏡型終端的世界供貨量2029年將達到1800萬台,是2023年的2.4倍。該公司指出:「即便如此,市場仍比智慧手機小。如果想進一步普及,除了降低終端的價格外,關鍵是能否推出任何人都想要的新使用方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伴正春、江口良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