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週旋在中美摩擦夾縫之間

2018/11/16


  軟銀集團(SBG)正在以美國和中國的成長型企業為中心,持續展開鉅額投資。軟銀會長兼社長孫正義還展開高層外交,在世界兩個經濟大國都巧妙地鞏固了業務立足點。但是,中美圍繞尖端技術和貿易的對決色彩在不斷加強。孫正義不得不在「親美」和「親華」的夾縫之間週旋。

  

孫正義(右)通過在川普(左)出任總統之前與其會晤等舉措建立了親密關係(紐約)

 

  6月底,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舉行的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的新工廠開工儀式上,繫著同一款紅色領帶的2個人並肩而立。那是美國總統川普和孫正義。突然被要求演講的孫正義表示,「高科技領域的製造業將不斷回歸美國」,稱讚了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令全場沸騰。

 

  在高達9萬億日元的軟銀年營業收入中,美國通信業務Sprint是佔到4成的主力業務。但如果將目光投向利潤,情況將發生改變。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作為權益法適用公司,為軟銀賺取4000億日元。

  

 

  在佔到全球國內生産總值(GDP)4成的中美兩國均衡地實現增長是商業的理想情況。很多日本企業花費功夫在業務環境不同的中美兩國建立立足點,在此背景下,軟銀稱得上為數不多的成功企業。但與雙方同時加深關係帶來的苦惱如今正困擾軟銀。

 

  美國川普政府自3月宣佈500億美元規模的對華關稅以後,接二連三實施了針對中國的制裁舉措。雖然有在中期選舉博取人氣的一面,但這並非唯一原因。對於在人工智慧(AI)和無人機等高科技和軍事領域迅速提升實力的中國,美國危機感強烈。

 

  相關人士表示,對於軟銀旗下的英國半導體設計企業ARM控股將全額出資的中國子公司的51%股權出售給被認為是中國政府下屬的企業和機構投資者等,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6月表示出強烈擔憂。

 

  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是通過安全保障觀點審查對美投資的機構,同時還是在擔憂技術流入中國的川普政府下迅速加強許可權的「川普看門人」。有分析認為,美國擔憂在智慧手機半導體設計領域掌握全球9成份額的ARM的核心技術流入中國。


 

  ARM在收購矽谷的大數據管理創業公司Treasure Data之際也曾遭遇困難。條件在4月就已基本談好,但是直到8月才公佈。由於軟銀與阿里巴巴關係密切等原因,美國當局的審查進度遲緩。好不容易在7月上旬的最後截止日期獲得批准,之後用了約1個月時間完成交易。

 

  孫正義在演講中表示,「我是第一個在川普就任總統前獲得接見的企業家」,強調了與川普的親密關係。意在通過高層外交來緩和對其「親華」的批評聲。孫正義提出將對美投資額從此前的500億美元提高至720億美元。作為一位不僅注重情分也注重實際利益的企業家,孫正義積極與川普政府建立關係。

 

馬雲、孫正義和郭台銘(從左向右)

  

  軟銀還向網約車企業滴滴出行等中國的成長企業出資。一位軟銀的高管表示,「相比美國,與中國政府建立關係更難。而這時與馬雲的溝通管道就成了優勢」。當年孫正義與剛剛創業的馬雲會面,僅用了5分鐘時間就決定投資阿里巴巴。兼任軟銀董事的馬雲也表示很尊敬孫正義,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8月舉行的財報記者會上,孫正義表示,「我們實施的投資是為了推動各國的技術發展」。他同時指出,「總部既不設在美國也不設在中國,而是設在日本這一中立國」,強調業務不會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目前孫正義很巧妙地遊走于中美之間。但是今後中美的矛盾可能進一步激化。能否在緩和各種批評聲的同時取得平衡呢?孫正義的外交手腕將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佐竹實  兼松雄一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