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企業調整供應鏈,應對第4輪加徵關稅

2019/05/15


     由於中美圍繞貿易關稅的對立激化,在日美的産業界,危機模式正在加強。面臨關稅對象擴大至來自中國的幾乎所有進口商品的「第4輪」關稅,相繼調整生産體制和商討漲價。同時對中國報復措施的警惕也很強烈,日美不少企業開始為進一步的關稅交鋒做準備。中美政府表示繼續推進談判,但在産業界,認為盈利惡化難以避免的看法不斷增加。

 

    「中美對立已進入危險水域」,在美國提高對華關稅的5月10日,美國企業業界團體的高層向成員企業發出了緊急郵件。除了中國的報復性關稅之外,還設想海關審查和行政審批拖延等,呼籲成員應對持久戰。

 

    美國要對此前排除在外的約3千億美元中國産品啟動「第4輪」關稅。玩具和智慧手機等消費品佔到整體的約4成,相比第3輪(約24%),比例提高。

 

    小型錄影機企業美國GoPro將於今年夏季將面向美國産品的生産從中國遷往墨西哥。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尼克·伍德曼(Nick Woodman)表示,「這是為防範中美間關稅風險的措施」。鞋履企業SKECHERS USA(斯凱奇美國)也計劃在印度和越南等地增加生産。

  

   玩具企業孩之寶(Hasbro)將把現在為70%的中國採購比率到2020年底降至60%。美國諮詢公司貝恩諮詢今年春季的調查顯示,200家美國企業的6成回答稱「在12個月以內啟動供應鏈的調整」。

 

    懲罰性關稅的「第4輪」以智慧手機、手錶和服裝等廣泛品類為對象。關於手錶和數位相機等,日本企業也在中國生産,各企業將在對美出口方面採取應對舉措。

 


   

   西鐵城時計在中國生産面向美國的中低價位手錶。如果手錶被納入懲罰性關稅的範圍,「有必要考慮在(擁有工廠的)泰國和中國的生産」(古川敏之董事),暗示調整生産體制。

 

   數位相機也是日本的市佔率很高的主力商品。索尼將在中國生産的一部分商品出口到美國。如果成為懲罰性關稅的對象,索尼表示「將關注動向等,討論必要的應對舉措」。

 

   此次服裝等身邊的消費品也可能被加徵25%的關稅。運營「優衣庫」的迅銷從中國工廠向美國出口一部分産品。在優衣庫的營業收入中,北美所佔的比例為5%左右,有可能改為從越南和孟加拉等國的生産基地出口。

 

   日本的汽車內飾企業河西工業從中國向美國出口模具。2018年7月以後,關稅的影響金額累計達到5億日元。關稅率已提高至25%,如果再啟動第4輪,影響巨大。

 

   另一方面,像美國蘋果公司那樣,在中國生産規模巨大的企業難以採取應對舉措。按所在地觀察蘋果公佈的主要供應商的約800家工廠,中國2018年約為380家,佔到整體的近5成。很難直接將主力産品「iPhone」等的生産基地轉移至中國之外。

 

   中美貿易戰還給美國企業的人員體制投下陰影。美國民間調查企業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統計顯示,1~3月美國企業發佈的裁員計劃約為19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6%。得到堅挺的內需支撐,服務業保持堅挺,但依賴外需的製造業表現疲軟。

 

 辦公和工業産品大型企業3M公司的CEO Michael F. Roman於4月宣佈,在世界範圍內裁員2000人,相當於整體職員的2%。由於貿易戰的影響,主力的中國市場低迷,被迫削減成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