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的日本餐飲店都要漲價了

2019/05/22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發佈的2018年度餐飲業調查顯示,在2019年度內53%的企業計劃進行漲價。2018年度有57%啟動漲價,將人工費和原材料的上升體現到功能表上。不過,2018年度的經常收益時隔4年低於上財年,仍然未能全面消化成本的提高。漲價存在導致顧客流失的風險,各餐飲企業將面臨艱難的運營。

  

  調查自3月中旬至4月下旬以主營業務是餐飲業的543家企業為對象實施,獲得323家的回答。

 

  

  回答2019年度「全面提高價格」的企業為11.4%,「部分提高」為42.3%,合計達到53.7%。關於漲價幅度,「3%以下」為49.2%,「3~5%以下」為35.6%。回答「5~10%以下」的企業也達到12.7%。

 

  4月,咖啡連鎖商Doutor Nichires Holdings的「羅多倫(Doutor)咖啡店」、Tully's Coffee Japan的「Tully's」等咖啡企業相繼漲價。在快餐行業,在維持主力商品價格的同時,吉野家自5月起將副菜提價10日元。泉盛控股(ZENSHO HOLDINGS)則將季節性商品「鰻魚蓋飯」特大碗的價格提高90日元。

  

東京一家咖啡館店內放置了漲價提示

 

  漲價的企業自2017年度開始增加。2018年度達到57.3%,與當初的計劃相比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此前預計2019年度出現下降,但仍保持過半數的狀況。


 

  但即使漲價,仍未能全面抵消成本的上升。2018年度飲食運營商(可以和2017年度比較的158家)的經常收益總額為2492億日元,下降4.8%。自消費稅率被提高的2014年度以來,再次低於上財年。

 

  背景是人工費的上升。日本麵食連鎖商Ringer Hut社長佐佐野諸延表示,「有些地區每隔2~3個月,臨時工的時薪就會提高」。2018年連續3年提高功能表價格,但無法全面消化成本,2018財年(截至2019年2月)的合併凈利潤同比下降37%。

 

  日本快餐連鎖商Skylark控股公司也受人工費增加等影響,2018財年(截至2018年12月)的合併凈利潤下降35%。社長谷真表示,「成本結構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難以提高收益」,顯示出危機感。

 

  在確保人才方面,調查詢問了與1年前相比的變化,「越來越難以確保」的回答佔81.8%,正式員工和臨時工的「招聘難」仍在持續。由於勞動力短缺等,表示「越來越不好開店」的企業也達到40.4%。

 

  日本2019年度面臨消費增稅,預計消費者的節約意識將加強。日本麥當勞4月將「雙層吉士漢堡」等3種商品提價10日元,但在中午時段將「巨無霸漢堡」等套餐下調90日元。並非單純漲價,同時也在彰顯低價格的企業出現增加。

 

  如果漲價導致售價偏高,將招致顧客流失。對於各餐飲企業來説,將面臨價格和顧客人數的確保等艱難的選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