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製造業庫存積壓情況嚴重

2019/11/25


       製造業的庫存積壓情況日趨嚴重。調查中日美歐的3900家主要企業的庫存情況發現,除中國之外,各地區均處於金融危機後的2009年以後的最高水準。受中美貿易戰等的影響,庫存迅速增加。在半導體等部分企業,預計今後庫存有望減少,但與過去相比,去庫存進展緩慢,今後的生産復甦有可能欠缺強勁勢頭。

 

       QUICK FactSet調查了20197~9月等最近一個季度結算期末的庫存。由於是比較不同國家的情況,統一換算為美元。為了調查庫存相較於銷售額是多還是少,使用了「庫存週轉天數」指標。顯示從製造出産品和商品到完成銷售的時間,時間越長,表示庫存在公司內部積壓的情況越嚴重。

 

 

       北美平均為52天,歐洲為55天,均比1年前增加2天,超過存在「中國衝擊」影響的2016年。日本增加4天,達到57天,超過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

 

       按行業來看,機械(87天)、化工(56天)、半導體與電子(47天)、汽車(48天)等行業的庫存週轉天數顯著變長。與2010年相比,機械行業延長21天,化工延長7天。

 

       中國的經濟減速和中美貿易戰成為逆風,製造業的庫存水準正在提高。

 

發那科受到中國等設備投資低迷的影響

 

       發那科的7~9月庫存週轉天數達到110天,比1年前增加23天。中國的汽車和半導體廠商抑制設備投資,該公司定為主力的工業機器人等工廠自動化相關設備的銷售下滑。

 


 

       歐洲最大化工企業德國巴斯夫7~9月的週轉天數為74天,延長7天。由於化學品價格下跌和經濟惡化,在歐美的銷售低迷。

 

       如果庫存增加,企業就難以順利回收用於生産的資金,運營資金將膨脹。期間越長,帳面虧損的風險越會提高。另一方面,清理庫存的降價將導致盈利惡化。經營者的心理惡化,往往會對設備投資等變得慎重。

 

       中美貿易戰構成直接打擊的是世界最大監控攝影機企業杭州海康威視數位技術。美國川普政府實施了禁止美國政府機構採購等措施,該公司9月底的庫存額達到98億元,比年初增加7成以上。

 

       對世界大型記憶體半導體企業美國美光科技來説,半導體行情構成打擊。6~8月的庫存週轉天數達到94天,同比增加56天。由於截至市場保持強勁的去年底進行增産的反向影響,庫存出現激增,調整庫存預計需要較長時間。不過,該公司表示「半導體需求出現復甦跡象,我們的庫存情況也將趨於改善」,顯示出樂觀態度。

 

       有觀點認為,對製造業業績産生巨大影響的中國經濟「2020年也將處於較低增長水準」(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的中國室主任研究員佐藤直昭)。這是因為中美貿易戰導致投資意願下降。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嶌峰義清指出,「(由於庫存處於高水準)基於過去的庫存週期模式預計於明年4~6月結束的去庫存或將推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遠藤賢介,村上徒紀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