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經營者最重視AI,中國多樣化

2020/01/09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與中國、南韓報社實施的「中日韓經營者問卷調查」顯示,就在今後的企業活動中最重要的新技術,列舉「人工智慧」(AI)的南韓企業經營者達到67%、日本企業經營者佔到55%。雖然中國也佔到30%,不過相比日韓,中國企業的回答分散于多樣的技術,反映出力爭在眾多領域實現技術領先的國家戰略。

  

     在日本和南韓,企業經營者關注集中在人工智慧,而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的回答則十分多樣,例如回答「工業機器人」的經營者佔11%、回答「區塊鏈」的佔10%,回答「5G」的佔9%。

 

 

      中國領導層在2015年公佈了高科技産業培育政策,向尖端技術投入大額補貼。調查結果似乎可以看出以豐厚的資金等為武器,中國企業得以著手各種研究開發。

   

     關於為確保以活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為支柱的「第4次産業革命」相關技術的措施,回答「正在自主開發」、「將推進自主開發」的中國經營者合計佔到57%,而這樣回答的日韓經營者則僅佔10%左右。

    

     這是因為力爭擺脫對海外技術依賴的中國企業出現增加。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2019年9月宣佈開發出專門用於處理人工智慧資訊的半導體晶片。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CEO)張勇強調,在數位經濟新時代下,有必要進一步提升技術。

  

       一方面,回答「將與相關企業共同開發」的經營者方面,日本達到80%、南韓達到78%。日韓企業被認為力爭通過合作戰略來快速推進開發,中國與日韓企業方針的差異非常明顯。

  

  


    

       關於2020年有無實施併購的計劃,回答「必將實施」和「恐怕將實施」的日本企業經營者合計佔到71%。中國為32%,南韓僅為21%。顯示出日本企業積極併購的戰略。

  

     日本企業對併購態度積極的背景是,剝離非核心業務推進日本國內重組以及強化海外業務的企業出現增加。2019年日本企業相關的併購案件數比上年增加6%,達4088件,創出歷史新高。儘管收購總額出現減少,不過這是因為上一年軟銀集團和武田藥品工業等企業實施了高達6~7萬億日元的超大型併購案件,産生了反作用。

 

     併購案件數的增加意味著併購還在向中小企業等擴大。野村證券全球併購業務負責人角田慎介認為日本「今後併購案件也將繼續增加」。

  

     另一方面,中韓企業的併購意願趨冷與中美貿易摩擦有關。關於本國企業增長減速的原因(多選),69%的中國企業經營者列舉了「中美貿易摩擦」,48%回答了「經濟增長率減速」。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較高的南韓方面,45%的企業經營者將「中美貿易摩擦」視為增長減速的原因。

   

  調查概要:此次中日韓經營者問卷調查由日本經濟新聞、南韓的每日經濟新聞、中國的環球時報於2019年11月28日—12月16日共同實施。中日韓合計314家企業的經營者進行了回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星正道、花房良佑、安藤健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