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過半數行業凈利潤首位寶座易主

2022/04/06


       受新冠疫情帶來的業務環境變化影響,在各行業,利潤排在首位的企業相繼發生更替。把全球上市企業的2021年度凈利潤與疫情之前的年報相比較後發現,在17個主要行業中,預計資訊通信和汽車等11個行業的首位企業發生更替。創出2008年雷曼危機前後以來的新高。抓住宅家等消費行為變化的潮流、同時抑制供應制約影響的企業正在增加利潤。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根據QUICK FactSet的數據統計了全球主要上市企業的業績和業績預測。針對約2.2萬家企業,對比了最近的2021年度(20214月~20223月的財年)和截止到疫情前的2019年內的財年的合併凈利潤。

 

       預計2021年度全部企業的凈利潤總計為5.8萬億美元。按數量計算,利潤恢復至疫情前水準的企業僅佔整體的6成,不同企業的盈利能力正在拉開差距。

 

       在資訊通信、汽車、運輸、零售、化工、機械、醫藥、日用品、服務、建築和房地産、貿易這11個行業,利潤額居首位的企業發生更替。這一數字與12個行業首位易主的雷曼危機前後(2007年度和2009年度的比較)不相上下。呈現出越是經營環境出現劇變的時期、首位更替越會增加的傾向。日本企業排在首位的行業只有貿易。

 

 

       在資訊通信行業,旗下擁有美國谷歌的美國Alphabet超過美國微軟,躍居首位。

 

       Alphabet在全球網路廣告領域掌握3成份額。由於減少外出帶來的居家消費推動網購增長等原因,廣告收入增長。2021財年(截至202112月)的凈利潤增至疫情前的約2倍,達到760億美元,比職場類應用「Teams」等表現強勁的微軟多出逾2成。

 

       應對零部件等供應制約的措施也讓盈利能力形成差異。在遭遇半導體短缺等供應鏈混亂的汽車行業,德國梅賽德斯·賓士集團躍居首位,豐田從首位下滑。高檔車需求在疫情下仍很堅挺,賓士將有限的半導體分配給了利潤空間大的車型。

 

賓士轉向高檔車的措施産生效果

 

       賓士平均每輛車的利潤接近豐田的2倍。2020年前後開始轉向高檔車的措施奏效,該公司2021財年(截至202112月)的凈利潤猛增至上年的6倍,達到約276億美元。賓士的股價在2月中旬逼近20153月創出的上市以來最高值。自2019年底至今年325日的股價漲幅達到53%,超過豐田(42%)。

 

       豐田也將零部件短缺的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同時混合動力車銷售強勁等成為東風,但2021財年(截至20223月)的凈利潤預計約為210億美元,低於賓士。

 


 

       疫情帶來的網購等增長和運費上漲明顯推高了海運企業的業績。

 

       運輸行業的首位是盈利179億美元的丹麥海運巨頭A.P.穆勒-馬士基集團,從疫情前的第588位躍居首位,取代美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Union Pacific Railroad)。在海運領域,由於貨櫃船的運費居高不下,各家企業利潤實現大幅增長,在運輸行業的前10名當中,有7家是海運企業。

 

       而在零售行業,美國亞馬遜(333億美元)取代中國阿里巴巴集團(137億美元),躍居首位。除了網購的增長之外,面向企業的雲服務的利用增加,也推高了利潤。阿里受到中國加強監管的影響,日漸難以壟斷涉足暢銷商品的供應商,高增長籠罩陰影。

 

       在首位與第2位以下企業的利潤規模和品牌號召力差距巨大的行業,即使在疫情前後,預計首位也不會有變化。

 

       例如排在電子行業首位的美國蘋果和居第2位的南韓三星電子,二者的利潤存在近3倍的差距,排名呈現堅如磐石的狀態。

 

       2022年度,除了疫情長期化之外,由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等因素,預計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不過,在這樣的危機下,由於經營巧妙與否和創新程度不同,企業的沉浮與平時相比將顯著加強。或許可以説,盈利企業的排名變動體現出應對這種環境變化的能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村上徒紀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