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新火箭基地 發射數將倍增
2015/06/04
日本政府1月制定了宇宙基本計劃,提出在2025年度之前,將宇宙相關設備的業務規模從目前的3000億日元擴大至合計5萬億日元左右。發射基地的增強是此前討論的課題。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種子島宇宙中心擁有主力火箭「H2A」和大型火箭「H2B」的發射臺。新發射基地將採取更新H2B發射臺的形式來建設,定於2017年開工建設。投資額預計達到百數十億日元。
將引進火箭運來之後立即進行檢查的設備。借助人工智慧實現檢查作業的自動化,以能夠同時確認火箭的多個部位。將通過電腦管理檢驗安全性,大幅縮短準備時間。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自2014年起開始攜手三菱重工和IHI等開發H3火箭。H3長為63米,在日本國産火箭中為最大,可用於發射大小各種衛星。
將構建可在短時間內穩定發射火箭的基礎設施,與能力得以提高的火箭一起,作為開拓市場的立足點。
日本的主力火箭每年最多可發射5枚,準備時間較長,成為喪失訂單機會的原因之一。美國、俄羅斯和歐洲每年可發射10~30枚左右,而中國也達到近20枚。此外,美國風險企業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也已進入這一領域,利用與H2A相同規模的火箭,2014年成功發射了6枚。此外,發射次數少還將提高成本,美國風險企業約為6000萬美元(約合75億日元),而H2A約為100億日元。
在新發射基地完工後,每年將增加至10枚以上,能滿足各種需求。此外,還將推進火箭機體的低價化,力爭降至此前的一半的約50億日元。如果同時使用現在的H2A和H2B,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需求。
世界太空行業為挖掘位置資訊、通信服務和災害監視等需求,正在進入在短時間內發射眾多衛星的時代。
如果發射準備時間較長,將難以戰勝海外企業。有可能無法在客戶期望的時間裏發射衛星,進而在海外將喪失需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