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月14日成功發射了國産小型火箭「艾普斯龍」(Epsilon),並將一顆行星觀測衛星送到了預定軌道。這是日本繼「H2A」以來時隔12年發射新型火箭。日本國內航太相關廠商將利用以較低成本發射小型衛星的新型火箭發射經驗來正式開拓海外市場。日本航太希望通過吸引新興市場國家的衛星發射需求,擺脫對官需的依賴,站在「自立」的起跑線上。
|
IHI AEROSPACE負責生産「艾普斯龍」(Epsilon),(群馬縣富岡市,圖片由JAXA/JOE NISHIZAWA提供) |
艾普斯龍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開發,由IHI AEROSPACE負責生産。頂端部分覆蓋衛星的「整流罩」由川崎重工、測量通訊設備由NEC、噴氣裝置由三菱重工業供貨,幾乎可以説是純日本國産。
日本航太相關産業2012年度的銷售額被認為達到2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74.3億元),在全球份額中佔比很少,而且大部分銷售額都來自政府訂單。日本政府今年在1月制定的今後5年「航太基本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吸引民間需求和海外需求,並將艾普斯龍定位為主力火箭。
發射成本將是左右火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從艾普斯龍的發生成本來看,此次發射的1號機的費用為5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3億元),2號機之後爭取降至3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7億元),2017年實現量産後力爭降至3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7億元)。
負責生産艾普斯龍的IHI AEROSPACE社長木內重基表示,1號機被稱為「安全運轉的火箭」,使用了很多之前已成功用於火箭的材料和零部件。今後如果換成功能性優越的尖端材料,性能和價格都將得到改善。
按預測,在用於科學觀測和防災的小型衛星需求方面,以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為中心將不斷增長。不過,要想在美國、歐洲、俄羅斯、中國和印度激烈競爭的全球商用衛星發射市場上取勝並非易事。
全球最大的商業火箭發射公司歐洲阿麗亞娜航太公司去年推出了面向小型衛星、運載能力降至1.5噸的火箭「織女星(Vega)」,打響了客戶爭奪戰。俄羅斯則借助運用彈道導彈的火箭,大幅降低了發射成本。
除了火箭外,日本企業還希望向新興市場國家銷售火箭上搭載的小型衛星。艾普斯龍此次搭載的衛星由NEC生産、用來觀測行星的宇宙望遠鏡由住友重機械工業生産。IHI去年收購了生産超小型衛星和衛星攝像頭的明星電氣,正力爭成為同時涉足火箭和衛星的「綜合廠商」。
憑藉此次成功發射艾普斯龍,日本的航太産業真正獲得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資格。如果能趁新興市場國家正式利用宇宙空間的初期階段打入其市場,還將有利於三菱重工和三菱電機在今後獲得大型火箭和衛星訂單。
在艾普斯龍發射時特意趕往現場的IHI社長齊藤保表示「將為實現日本航空航太業務的‘産業化’盡力」。日本航太産業能否步入「增長軌道」?今後將迎來關鍵時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