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電戰略「深陷泥潭」

2019/01/14


  日立製作所確定了退出在英國規劃的核電站建設項目的方針。日本企業在海外的核電站項目將在事實上歸零。在日本國內,儘管很多核電站正在老化,但日本政府甚至沒有提出新增建核電站的方針。通過出口海外來維持日本國內核電技術的意圖已經落空。如何定位核電站,如何維持衰退的技術和人才?調整能源政策成為當務之急。

   

  此前,日本政府一直致力於獲得海外核電站項目訂單並進行建設,將之作為基礎設施出口戰略的支柱。在2000年代中期,海外發生了核電站建設項目不斷湧現的「核能復興」。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回顧稱,「當時意氣風發地認為能源行業能夠借此賺錢」。

   

日立在英國核電項目完成後的想像圖

       

  以日本經濟産業省為中心,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日本貿易保險(NEXI)等政府旗下金融機構合作提供融資支援。近年來,日立的英國項目和三菱重工在土耳其新建的計劃成為日本核電出口的象徵。

   

  但是,土耳其的項目因建設費上漲等原因,業務成本膨脹,三菱重工計劃撤出,目前已啟動磋商。東芝也將清算在英國的核電站業務子公司。由於此次日立計劃退出英國核電項目,日本的核電站出口項目將變為零。

   

  日本政府高舉核電站出口旗幟,不光是為了支援投資額巨大的基礎設施業務。由於2011年的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在日本國內新建核電站越來越困難。在此背景下,日本希望通過對海外出口核電站來維持建設、維護、廢堆等廣泛領域的經驗。

   

  三菱重工的高管表示,「技能傳承需要新建核電站的計劃」。如果沒有在國內外參與新建的機會,包括維護和廢堆在內,需要長期努力的技術和人才將衰退。

   

  日本重工企業IHI計劃3月底清算負責製造發電設備等的與東芝的合資公司。對核電站建設不可或缺的供應鏈有可能斷裂。

        

  日本的核電出口遇阻或將對全球技術開發的主導權之爭産生影響。三菱重工社長宮永俊一表示,「此前日本與法國並列站在世界最尖端」。但其表示警惕稱,今後中國和俄羅斯的存在感將提高。

   


     

  日本資源能源廳等統計顯示,從2000年以後投入運作的核電機組來看,中國為33個機組,俄羅斯為15個,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

   

  中國廣核集團參股在英國推進建設的其他核電站項目,將擴大勢力。全球正在展開更小型、更安全的新一代反應爐的開發競爭,日立和三菱重工等均參與其中。

   

  由於伴隨鉅額成本和風險,日本以民營企業為主體推進核電站業務面臨困難。但是,日本的能源政策仍未確定。

     

     

  2018年夏季,日本在內閣會議上敲定的國家能源基本計劃中,未能寫入産業界要求的核電站的新增建設和更新換代的推進方針。

   

  在日本國內核電站日益老化的背景下,很多日本經濟産業省的相關人士表明了新增建的必要性。但是,日本政府顧慮到輿論對核電站建設的慎重言論突出,調整計劃時避免進行建設性的討論。

   

  日本的能源基本計劃提出,到2030年使核電佔全部電源的比率達到20~22%。然而,日本全國核電站重啟運作沒有按預期推進,老化核電站的廢堆也相繼推進。現狀是達成目標非常困難。

    

  在全球範圍內,應對氣候變暖成為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有意見認為,和可再生能源一樣,將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核電。日本的能源基本計劃將在數年後迎來調整時期。

   

  是否繼續力爭在日本國內外新建核電站?重新討論核電站的定位、包括國民在內的正面討論難以避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