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作為生産基地的優勢增強

2019/01/29


       由於貿易相關的全球環境變化,東南亞作為生産基地的優勢正在提高。丸紅將在越南製造瓦楞紙,而迅銷也將增加縫製工廠。此前就存在將生産從人工費上漲的中國遷到東南亞的動向,而美國對中國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更加快了這一趨勢。此外,隨著越南和馬來西亞等11國參加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11)生效,還將享受取消關稅的益處。

 

       丸紅最早將於1月內在越南開始建設製造瓦楞紙板的工廠。將投資約120億日元,在南部胡志明市近郊的工業園區建廠。工廠將運用日本國內造紙子公司的技術,生産被稱為「掛麵紙板(linerboard)」的瓦楞紙板。計劃到2020年度使年産能35萬噸的設備投入運作,預計實現全年超過200億日元的銷售額。

 

       丸紅認為正在向越南匯聚的製造業企業有望成為其客戶。南韓的三星電子等已進駐越南,包裝電子産品和機械零部件的瓦楞紙的需求將增加。丸紅相關人士認為,「由於中美貿易戰,(東南亞)作為替代中國的生産基地將進一步受到關注」。

 

       日本也參加的TPP11已在2018年底生效,關稅壁壘的消除也將構成東風。越南等5國預定近期完成國內程式後加入TPP11。越南聚集著很多服裝企業的生産基地,隨著關稅取消,這一趨勢有可能加強。

 

越南的一家服裝縫製工廠

 

       運營優衣庫的日本迅銷公司正在將生産基地從中國遷往越南。20183月公開的優衣庫的主要合作縫製工廠名單顯示,越南的工廠數為39家,在約1年裏增加了約4成。

 

       中國仍是最大的生産基地,但目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令人擔憂。迅銷會長兼社長柳井正針對中美摩擦表示,「可能多少有點影響,但可以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生産,能充分加以應對」,考慮到了在越南等增強生産。

 

       從事休閒服裝業務的日本Adastria在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采購絲線,在當地啟動了服裝一條龍生産。雖然該公司約8成生産仍依賴中國,但計劃在2~3年內將東南亞的生産比例提高至3成。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的製造業工人月工資為493美元,在過去10年裏翻了一番。另一方面,雖然東南亞的工資也顯著上升,但越南僅為227美元,菲律賓為220美元,與中國相比處於較低水準。

 


       美國正討論最早3月將將中國輸美産品的關稅率從10%提高至25%。除了人工費之外,中美貿易戰導致的關稅也將影響中國,使東南亞的優勢相對提高。

 

 

       台灣的電子産品代工服務企業新金寶集團將在菲律賓擴建工廠,把生産從大陸遷到新工廠。瑞穗綜合研究所的估算顯示,如果企業將生産基地從中國大陸遷到東南亞,有望産生將越南國內生産總值(GDP)推高約0.5%的效果。

 

       東盟擁有6億人口,超過歐盟,成員國中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維持高速經濟增長。不僅是設置生産基地,瞄準旺盛內需而進駐東南亞的日企也在增加。

 

       不過,中國是東南亞的主要貿易對象,有可能通過供應鏈對東南亞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日本電産117日宣佈,鑒於中國經濟減速,預計利潤將大幅下降。該公司會長永守重信表示,「出現了不同尋常的變化」。難以否認中國的異常將對東南亞産生負面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