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具機對中國訂單額時隔27個月轉增

2020/07/31


      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簡稱日工會)發表的6月工具機訂單額(確定值)顯示,對中國訂單額同比增長34.2%,達到154億5千萬日元。時隔27個月轉為同比增長。按行業來看,面向汽車相關訂單尤其強勁。

   

      日工會的副會長、發那科會長稻葉善治在7月21日的記者會上針對中國市場表示,「在全世界,中國的製造業最有活力」。同時還表示「雖然仍參差不齊,但在當地的一部分汽車工廠,已恢復滿負荷生産,處於繁忙狀態」。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預計中國國內6月新車銷量比上年同月增長11.6%,達到228萬輛。繼4月(增長4.4%)和5月(增長14.5%)之後,連續3個月高於上年。尤其是佔銷量4分之1的卡車等商用車增長63.1%,達到53萬輛,大幅增長。各地方政府的消費刺激政策似乎正成為東風。

   

      中國成為需求復甦的火車頭,但對於7月以後的走勢,稻葉副會長表示「稍微趨於平穩,處於水準飛行狀態」。背景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特需的口罩製造機械飽和,新一代通信標準「5G」相關需求也因華為技術産品遭排除而踩下煞車。

  

      此前已有預兆。6月中國工具機訂單中汽車相關訂單比上月增加39%,而包括之前的需求恢復主角,即智慧手機在內的電氣和精密儀器卻比上月回落。中國的出口對象歐美的經濟活動恢復正常也需要時間,依靠只有內需一條腿走路的中國,需求恢復有可能失速。

  

      6月日本工具機的內外需求的訂單總額為671.9億萬日元,同比下滑32.1%,跌幅與5月(同比下滑52.8%)相比有所收窄。時隔3個月再次超過600億日元,但作為6月份來説,則是時隔10年再次低於700億日元。

  

      繼中國之後,日本國內及歐美的營業活動已經重啟,但依然面臨嚴峻的訂單環境。關於中國市場,三菱重工工作機械負責人表示「商務談判等出現部分進展,但由於生産計劃延遲等,對投資依然保持慎重」。捷太格特關於北美市場表示「汽車相關正趨於恢復,而跨州移動限制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完全恢復似乎還需要時間」。

  

      日工會分析稱「要談新項目,首先要解除移動限制,以前的項目正在走向簽約」。至於客戶的設備投資會不會變得積極,日工會謹慎地表示「到7~8月才能知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中博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