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希望讓鐵路技術進入國際標準
2020/10/13
JR東日本等日本各鐵路企業與國土交通省力爭讓日本鐵路技術進入國際標準。目前全球的主流是歐洲標準,從日本出口鐵路技術時,需要追加功能或取得安全證明,這是導致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國內旅客在中長期內增加無望的背景下,日本將通過制定反映本國標準的國際標準來抓住亞洲等新興國家的需求。
JR東海、JR西日本、川崎重工業等企業也參與,制定了這項計劃的路線圖。將在未來約5年裏,使技術形成書面文件,並篩選出應在海外推廣的技術。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將於10月23日召開鐵路領域的大型線上會議。日本計劃首先在此次會議上共用應該制定國際標準的項目,提出日方的要求等。
目前全球普遍採用歐洲標準。除了法國阿爾斯通和德國西門子等大型車輛製造商之外,中國等的廠商也在按照歐洲標準進行生産。
比如在遇到紅色信號燈或者與前方列車距離較近時可自動減速的控制設備,在歐洲,由於很多列車是在多國之間運作,所以引進了可應對多國信號燈的控制設備。
即使要將日本的車輛出口到一個亞洲國家,如果對方要求採用歐洲標準的話,也必須追加配備可在多國使用的控制設備,或者額外實施一項可證明「日式控設備也很安全」的工作。這會導致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
![]() |
JR東日本2016年向泰國出口了鐵路系統(照片由該公司提供) |
JR東日本2016年向泰國出口了城市鐵路車輛及維護技術,但由於當時也要求符合歐洲標準,耗費了較長時間才交付。
如果制定國際標準時明確規定「只要符合一定的安全條件,則不要求歐式或日式的形式」等,就可以直接出口日本的車輛。需要標準化的項目不僅有鐵路設備,還有維修檢查的方法等,多達數百項。
安全方面的宣傳實現標準化也很重要。日本國土交通省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每公里的列車事故發生起數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法國的三分之一。但如果沒有符合標準的安全證明,就會被認為不夠安全。
歐洲鐵路行業協會(UNIFE)預測,到2025年前全球鐵路市場將達到每年約2040億歐元,比2017~2019年的平均值增長15%。JR東日本將國際業務作為今後的支柱之一,2019年新設了專攻標準化的「標準化戰略及推進部門」。該公司執行董事三宅俊造表示「國際標準的設計耗費時間,但從長遠來看,有必要現在著手推進」。
由於車輛價格方面拼不過中國企業等,日本企業正致力於打包出口準確性和安全性出色的車輛和運作系統。不過目前只有JR東日本等在泰國的案例及東京地下鐵等在越南的案例等少量實績。日本各企業希望通過國際標準完善競爭環境,擴大訂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