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人旗下企業開發出可促進脊椎再生小型器件
2021/07/02
從事人工關節等醫療器械業務的日本帝人Nakashima Medical開發出了可有效治療椎間盤突出等脊椎病的用於固定脊椎的小型器件。這是該公司參與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産學合作項目的成果,已確定適用日本的國家保險,産品將於近期上市。其特點是採用可促進脊椎再生的微小結構,運用了與製造船舶螺旋槳的集團內企業共用的金屬加工技術。
![]() |
帝人Nakashima Medical開發的治療椎間盤突出等脊椎病的用於固定脊椎的小型器件 |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和脊椎滑脫等脊椎病的手術治療,大多是將高度和縱深1釐米左右、寬2、3釐米的形似小昆蟲籠子的金屬片(籠)植入椎間盤。以此來強化手術切除或因疾病症狀而受損的椎間盤。吸收椎體之間的衝擊,同時促進椎間盤的再生。
據稱,金屬籠內部為空洞結構,一般採用將患者其他部位的骨片埋入籠內的方法,但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穩定。
![]() |
帝人Nakashima Medical開發的器件「UNIOS PL Spacer」與傳統産品尺寸相同,但內部結構完全不同。由鈦合金製成,從上部向下看,在無數個六邊形中,6個三角形排列得很有規律,看起來像六角棱柱、三角棱柱,但側面並非壁狀,而是微小的棒狀突起,有窗口狀縫隙。這是一種叫做「Honeycomb Tree Structure」(HTS)的結構,便於骨髓液從縫隙中進出迴圈。
這種形狀是由大阪大學教授中野貴由(材料工學)提倡。他以奈米(1奈米為10億分之1米)級別分析其結構之後發現,「骨強度一般以骨密度來考慮,但骨骼內的方向(纖維或粒子的方向)會對強度産生巨大影響」。産品已於今年4月獲得生産銷售許可,6月1日被納入日本醫療保險適用範圍。帝人Nakashima Medical經營企劃課表示「已開始推進量産,計劃近期上市」。
讓帝人Nakashima Medical在器件開發方面充分發揮實力的是金屬加工技術能力。該技術來源於製造船舶螺旋槳的集團內企業Nakashima Propeller,該公司在日本國內市場佔有的份額號稱達到100%。帝人Nakashima Medical經營企劃課稱「根據船舶的形狀和航行條件加工螺旋槳形狀的技術能力可用來根據不同患者實施微小器件加工」。
為了分散業績容易受到經濟形勢左右的造船業務的風險,1987年涉足醫療器械業務,2008年拆分後成為Nakashima Medical。2015年與帝人開展資本合作,形成了現在的經營形態。帝人Nakashima Medical希望借助此次開發的器件,「把脊椎用器械培育成新的支柱」(該公司經營企劃課),目的是實現進一步增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岡山支局長 田村雅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