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增産LNG運輸船,與南韓競爭

2022/11/03


  中韓兩國的造船巨頭正在展開積極投資,主要投向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排在世界首位的中國船舶集團(CSSC)將投入380億元,新建2座最先進的造船廠。在南韓,現代重工等3家大型企業也將聯袂增加設備投資。以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為契機,LNG運輸船的需求增長,隨著中國企業的攻勢進入南韓企業的擅長領域,也存在供應過剩的隱憂。

 

  中國船舶將通過旗下的大連船舶重工,11月起在遼寧省大連市的港灣地帶開工建設船廠,投資額約為200億元。相關人士透露力爭2024年底竣工。涉足港口開發業務的中國國有企業招商局集團向中國船舶訂購了4艘大型LNG運輸船。

  

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以後,LNG運輸船的需求正在增加(三星重工的LNG運輸船)

     

  大連船舶重工此前主要建造貨櫃船和乾散貨船。在新造船廠,計劃以LNG運輸船為中心建造附加值更高的船舶。將引進包括數位技術在內的最新設備,提高生産效率。  

    

  另外1座船廠由中國船舶旗下的滬東中華造船建在上海市。預計投資額為180億元,設想主要建造LNG運輸船等,到2023年底完工。該公司4月與日本郵船簽署了6艘LNG運輸船的建造合同,合計訂單額超過80億元。僅在2022年,就獲得逾30艘LNG運輸船訂單,認為需要進一步擴建船廠。

    

  從其他中國企業來看,招商局重工和揚子江船業也在10月之前獲得建造大型LNG運輸船所需的技術授權,決定加入競爭。在中國,能建造LNG運輸船的企業在最近1年裏增至5家。

   

  

  面對中國企業的攻勢,在LNG運輸船建造方面領先的南韓造船企業也在增加設備投資。英國調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的統計顯示,在2021年的LNG運輸船訂單(78艘)中,南韓3大企業佔到68艘。

    

  南韓最大造船企業現代重工把2022財年(截至2022年12月)的設備投資增至約4400億韓元,比上財年增加2成以上。三星重工業的規模較小,但設備投資計劃同比增至2.2倍,大宇造船海洋也計劃增加近3成。南韓各廠商似乎均將推進擴建和修繕船塢等。

    


  

  目前,全球LNG運輸船的訂單量正在進一步增加,大幅超過2021年。LNG運輸船訂單激增的原因之一是俄羅斯進攻烏克蘭。

   

  此前,歐洲的約4成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但以俄烏衝突為契機,歐洲和俄羅斯的關係惡化。歐洲各國此前通過來自俄羅斯的管線進口天然氣,被迫改為從中東和東南亞經由海上進口。

    

  卡達國營能源公司的LNG增産計劃也很宏大。這家公司計劃新訂購逾100艘LNG運輸船。這是總額達到2萬億日元的計劃,大部分訂單交給南韓企業,一部分交給中國企業,進行了分散訂購。LNG的需求端和供給端雙方的訂單增加,也在推動運輸船的需求增長。

  

    

  在中韓造船企業展開競爭的背後,日本企業缺乏存在感。由於在成本競爭力上輸給中韓企業,日本國內各造船企業接不到LNG運輸船訂單。

        

  在此情況下,今治造船、日本海事聯合公司(JMU)等正在轉向開發以環境負荷低的燃料驅動的船舶,借此尋找出路。除了二氧化碳排放少的LNG燃料船之外,日本企業還將推進研發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氫燃料船和氨燃料船。

     

  從造船市場整體來看,由於全球供應過剩的影響,以在雷曼危機前拿到訂單的船舶竣工的2011年為頂峰,隨後轉為低迷。由於中國企業的崛起,貨櫃船和乾散貨船的低價競爭持續。最近由於全球資源價格走高的影響,鋼板價格上升,成為造船企業的沉重負擔。

    

  中韓各造船企業正在發展利潤率高的LNG運輸船,而日本企業則積極發展LNG燃料船,希望借此捲土重來。

    

  不過,在LNG運輸船集中竣工的2024年以後,存在烏克蘭問題等世界局勢明顯改變的可能性。源自中國的建造熱潮將伴隨供應過剩導致造船業再次發生蕭條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伸 大連、細川幸太郎 首爾、末藤加惠 東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