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成」建築物看日本社會變遷

2019/05/05


  日本的「平成」時代以泡沫經濟的最頂峰1989年為元年拉開序幕。追溯象徵時代的建築物和設施的變遷,似乎能勾勒出日本「平成」年代的産業史。工廠舊址上建立起支撐網路零售的物流設施,在大城市也出現新的開發手法,超高層大廈和大型設施相繼在日本誕生。

  

「喜凱亞」渡假村(宮崎縣宮崎市)

 

  泡沫時期的異形競爭 

 

  在日本泡沫經濟時期,超大型娛樂設施和外形獨特的建築不斷拔地而起。1993年開業的宮崎市「喜凱亞」渡假村是以稅制優惠政策為核心的《綜合保養地區整備法》的第1號項目。其中,渡假村內的室內海水浴場「海洋巨蛋(Ocean Dome)」 是東京巨蛋2倍大小,但營業狀況不及預期 ,最終於2007年關閉,2014年被拆除。其旁邊的酒店和會議廳等仍在繼續營業。

  

SSAWS滑雪場(千葉縣船橋市)

  

  1993年建成的「SSAWS」是千葉縣船橋市的人工滑雪場。高約100米。巨大的柱子支撐起約490米長的滑雪場。該滑雪場於2002年關閉,第2年被拆除。目前在舊址上是「宜家」傢具店。

 

梅田藍天大廈(大阪市)

 

  也有建築物被重新評價。例如1993年竣工的大阪市「梅田藍天大廈」。自動扶梯穿過空中庭院的圓孔,2008年憑藉這一個性化的景觀被英國媒體評選為「世界建築TOP20」。

 

  街道面貌全新

 

  曾為不良債權而苦惱的東京在經歷了失去的20年後,迎來了超高層大廈林立的全新面貌。其契機被認為源於2個民間再開發項目。

 


 

  一是東京丸之內的再開發。在建設新丸之內大廈(2007年開業)等6棟超高層大廈方面,對建築物的容積率進行買賣的「空中權」成為關鍵。JR東日本為了籌集東京站丸之內站內建築的改造維修費用,以500億日元的價格向6棟大廈出售了空中權。原本只能建30層的新丸之內大廈最終建成38層。

  

六本木新城(東京都)
六本木新城建成之前

 

  另一個是2003年開業的「六本木新城」。約400位地權人參與該項目,是日本最大的市區再開發項目。抗震性能超過法定基準,並配備約100億日元的自主發電設備,留住了那些擔心地震的外資企業。

 

  産業結構改變

 

  支撐了日本「昭和」年代高度經濟增長的製造業進入「平成」年代後的情況為之一變。對日本國內工廠進行轉移和縮小的行動不斷出現。

 

日産汽車的座間工廠(神奈川縣座間市)

 

  加上《大規模零售店舖法》於2000年被廢除,工廠舊址變成大型商業設施。在日産汽車1995年關閉的舊座間工廠(神奈川縣座間市)的舊址上,商業中心「永旺夢樂城座間店」於2018年開門營業。在IHI東京第1工廠(東京江東區)舊址上,「都市船塢購物中心Lalaport豐州」於2006年開業,在建設用地內還留有造船使用的起重機。

 

在日産座間工廠舊址上建起的永旺夢樂城

 

  工廠舊址還變成了支撐網路零售擴大的物流設施。物流企業普洛斯在日産座間工廠的舊址上建起物流設施。雅瑪多運輸在荏原製作所2008年出售的羽田工廠(大田市)的舊址上建起日本國內最大的物流基地。

 


 

夏普的龜山工廠,右邊為第二工廠

  

  「平成」年代的夏普龜山工廠(三重縣龜山市)經歷了劇烈沉浮。該工廠於2004年投産,一度作為「世界的龜山」品牌席捲電視機市場,但之後盈利情況出現惡化。目前在鴻海精密工業旗下繼續生産液晶面板等商品。

    

  最高紀錄不斷刷新

 

  「平成」年代「日本最高建築」的紀錄不斷被刷新。其中最高的2012年開業的「東京晴空塔」(高634米),成為全球最高的電波塔。

 

晚上的晴空塔

 

  超高層大廈的高度也接連刷新紀錄。首先是東京都廳(東京都政府辦公樓,東京都新宿區),1990年超過陽光60大廈(東京都豐島區)成為日本第一高樓。1993年,橫濱地標塔(橫濱市)超過東京都廳成為日本第一高的建築。後來,2014年全面開業的綜合大樓「阿倍野HARUKAS」(大阪市,高300米)又超過了橫濱地標塔。

    

開業時的阿倍野HARUKAS(大阪市)

 

日産體育場外觀(橫濱市)

 

  不僅僅只是高度,建築物的面積也越來越大。1998年開業的「日産體育場」(橫濱市)是容納人數超過7萬人的日本國內最大的體育場。1996年竣工的「東京Big Sight國際展示中心」(東京都江東區)則是日本最大的展覽場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田浩靖、龜井慶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