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革命(4)中國走進「禁區」
2015/11/26
關於要不要暫停研究,5個人中有3個人回答「NO」。日本基因治療學會理事長、大阪大學教授金田安史(61歲)表示「多數人希望繼續推進研究」。
![]() |
論文發表後,金田安史與老友歐美基因治療學會會長進行了相談。美國學會匯總了一項聲明草案,認為現階段即使是研究目的,也不應該對人的受精卵實施基因組編輯。金田認為基因組編輯容易讓人聯想到具備父母所期望的長相和智力的「訂製嬰兒」等,很可能引發不安。雖然各方對金田的意見沒有異議,但是歐洲的學會要求大幅修改聲明。最終,只有日美的學會的共同聲明在8月份發表。
「英國科學家申請批准改變受精卵的基因組」,在加藤等人參加討論會的第2天,英國報紙《衛報》(The Guardian)刊登了這樣的報道。英國的研究團隊向當局申請通過基因組編輯改造受精卵的基因,用於不孕症研究。金田擔心英國的動作「過快」。
受研究加速影響,美國、英國和中國的科學學會將於12月在華盛頓召開「有關人類的基因組編輯的國際峰會」,將基於討論結果,明年匯總負責任的研究推進方法,並作成報告。日本方面,內閣府的生命倫理調查會終於開始討論應對舉措。
出於對日本應對遲緩的危機感,日本的年輕研究人員已經開始行動。京都大學副教授兒玉聰(41歲)聯合東京大學、大阪大學、岡山大學的醫學、法學、倫理學等領域的數十人,構築了討論生命倫理的研究者網路。計劃聯合新加坡等國,從亞洲向外發聲。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永田好生、安藤淳、松田省吾、新井重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