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最長能活到多少歲?

2019/01/04


  日本是世界上頂級的長壽國家。隨著衛生條件和飲食習慣等方面的改善,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甚至已有人提出了「人生百年時代」。但人類到底能活到多少歲呢?科學家們也對決定壽命的因素非常關注。解開這一謎團的研究當前非常活躍。

 

 

  「現代科學所能設想的人類壽命極限大約是115歲」,長期研究老化問題的東京大學教授小林武彥推測道。

 

  人類能活到多少歲,這一數字隨著時代而不斷改變。作為一個現代通行觀點,經常會聽到120歲的説法。而最近的老化研究顯示,似乎是要比120年少5年。

 

  日本最長壽的男性為113歲,女性為115歲(截至11月20日)。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875年出生在法國的女性詹妮·卡門。她在官方記錄中唯一突破了120歲。從這一事實來看,115歲的説法是比較準確的。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數字,2017年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男性81.09歲、女性87.26歲。和理論上的最高年齡還有20年以上的差距。科學家們正在關注長壽是不是還有什麼特別的原因。

 

  小林教授等人正在關注名為「Sir2(沉默調節蛋白2)」的基因。當細胞進行分裂時,寫滿了遺傳資訊的DNA也會複製出一份相同的資訊。但在這一過程中會有稍微的損傷。而Sir2則具有調節功能,可讓DNA不受損傷地複製。同樣的基因已經在人體內找到了7種。

 

  對於Sir2未充分發揮作用的酵母進行觀察,發現部分DNA變得脆弱,壽命縮短到正常酵母的一半。相反,增加了Sir2數量的酵母,壽命則出現延長。有研究報告顯示,對猴子限制卡路里攝入時,該基因會變得活躍,可健康生活的時期變長。表明Sir2是和長壽相關的重要基因之一。

 


  

  作為和壽命相關的基因,位於DNA末端部分的「端粒」也很著名。細胞每次分裂,端粒就會相應縮短。相當於分裂次數的計數器。對於人類來説,細胞分裂50~60次後,端粒就短得不能再短。細胞再不能進行分裂,這種情況被認為導致老化。

 

  但在體內還有可以製造新細胞的幹細胞。現在已經知道,壽命不是僅靠Sir2和端粒來決定的。目前最可信的觀點是存在多種基因,儘管每一種都沒有決定性作用,但都對壽命産生影響,其數量約300種。

 

  還有人通過把握細胞級別的老化現象來探尋與壽命的關係。大阪大學教授原英二正在研究一種受應激因素不能增殖的特殊細胞——「老化細胞」。

 

  普通細胞如果發生異常情況就會自動死亡或被免疫細胞吞噬,從體內消失。但老化細胞為什麼就留在了體內呢?由於仍保持細胞體的結構,原英二教授在考慮「這種細胞會不會有助於延長壽命呢」。

 

資料圖,圖文無關

  

  原英二教授在老化細胞還活著的時候找到了仍發揮作用的基因,並開發了可以實時觀察其狀況的小白鼠。但尚未看到明確的功能。

 

  與此同時,老化細胞會向周圍排出引起炎症的各種物質。如果其數量增加,被認為會引發癌症和認知症等老年病。原英二教授考慮今後詳細研究老化細胞與病症的關聯性。

 

  對壽命的研究困難之處是不能用人做試驗。小白鼠的壽命短,端粒卻相對較長。「即便是小白鼠試驗做出成果,也不清楚是否適用於人類」,小林教授坦言。

 

  飲食和運動等生活習慣差異對壽命的影響據説要大於遺傳因素。為取得突破,找到長壽的鑰匙,全世界都在積極研究。2015年還成立了研究老化細胞的國際學會。

 

  古今中外一直有許多人在追求「長生不老」。現代人正通過基因分析、詳細觀察細胞、大規模統計調查等科學手段來追尋這一答案。衰老會怎樣到來、什麼決定壽命?至今仍沒有確定的回答。讓我們期待今後的新成果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豬俁里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