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用「貼膏藥」治療心臟病和精神疾病

2019/07/17


       日本的製藥公司開始開拓從內服藥轉向外用貼劑(經皮吸收藥)的新需求。大日本住友製藥最早將於2019年夏季在日本國內推出世界首款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的外用貼劑。安斯泰來製藥已于6月開始銷售治療心房顫動的外用貼劑。協和麒麟將啟動帕金森病外用貼劑的商業化。隨著老年人增加,易用性也和療效一樣成為製藥行業的目標。

 

      精神疾病和癡呆症的患者存在難以按處方正確服用內服藥的情況,容易導致治療中斷等。外用貼劑需求增加的背後是癡呆症和精神疾病的患者的增加。日本國內癡呆症患者人數在2015年約有520萬人,到2025年預計達到約700萬人。

 

      與片劑相比,外用貼劑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品質。便於防止使用片劑時的忘記服用和用藥過量問題,讓醫生和看護人員一眼就能了解用藥情況。此外,使用外用貼劑時,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耗盡,而且還有助於抑制副作用。

 

      此外,吞咽能力下降的老年人也能安全使用。由於藥物不經過胃腸,不易受到飲食的影響。還能防止誤服導致的事故,減少忌口和時間限制。老年人當中有發生將藥連同包裝紙一起吞下的事故。

  

      大日本住友製藥將片劑型的思覺失調症治療藥「Lonasen」改為外用貼劑,已于6月取得了製造銷售許可。預計在90天以內可享受醫保,最早今年夏季上市。

 

大日本製藥標誌(資料圖,reuters)

 

       大日本住友與掌握外用貼劑技術的薄膜企業日東電工共同開發了外用型。片劑型的「Lonasen」頂峰時年銷售額達到128億日元。外用貼劑力爭實現更高的銷售額。將應對6月問世的Lonasen仿製藥。

 

       日東電工是液晶用薄膜的大型製造商,將把膠帶等技術應用於經皮吸收藥。除了與製藥公司共同開發之外,該公司還將以自主品牌銷售哮喘和心絞痛的經皮吸收藥。

 

       安斯泰來製藥6月攜手日本Toa Eiyo公司推出了心房顫動的外用貼劑。這種藥物能夠抑制神經活動、調整心率,外貼型屬於世界首款。對患有心房顫動的人來説,長期服用片劑常常會造成負擔,外用貼劑將減輕負擔。

 


 

       協和麒麟與推出鎮痛消炎劑「撒隆巴斯(Salonpas)」等的久光製藥展開合作,推動帕金森病外用貼劑的商業化。久光製藥20189月向日本厚生勞動省申請帕金森病外用貼劑的許可,力爭20202月之前獲批。協和麒麟20192月簽署了關於這種藥的國內銷售協議。

 

       在帕金森病的治療方面,存在藥效消除後出現腿腳癱軟等身體難以動彈的情況,必須嚴格按時服藥。據悉外用貼劑能有效幫助血液中的藥物濃度保持在一定水準。

 

       如果改為外用貼劑,對製藥公司來説,能在將此前已經商品化的有效成分改變形式後長期銷售。開發新藥需要超過1000億日元的資金和10年以上的時間,如果僅僅是改變形式,兩方面都能大幅削減。

 

       美國調查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推算認為,2023年外用貼劑等經皮吸收藥的市場將從2018年的57億美元增加至71億美元。為患者著想和使用便利度將創造新的市場。

 

       為減少「剩藥」而使用物聯網技術

 

       從忘記服藥和吃剩下等「剩藥」導致的醫療費的浪費來看,據悉日本國內達到每年500億日元規模。製藥公司和醫療器械企業正在推進利用「物聯網(IoT)」等技術來減少剩藥的舉措。

 

 

       瑞士製藥巨頭諾華將在用嘴吸入粉末狀藥物的吸入器上採用物聯網技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療藥的吸入器上內置感測器,構建通過雲平臺上的系統掌握使用狀況的機制,在患者未及時服藥時發出提示。目前正在討論上市時間。

 

       此外,在容易忘記自己注射藥量的糖尿病方面,也在推進利用物聯網技術。丹麥製藥巨頭諾和諾德開發出了實現物聯網化的注射器「互聯胰島素筆(connected insulin pen)」。這款注射器能自動記錄胰島素的用藥時間和用量,將血糖測定值和數據結合起來,增強療效。

 

       日本JCR製藥公司和醫療器械企業PHC將在兒童的服藥管理方面採用物聯網技術。在向矮小症患者投放JCR的生長激素製劑時,將注射器和智慧手機APP連接起來,可自動記錄和管理用藥時間和用量。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下淳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