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科學/技術 > 日本基礎研究成果被歐美藥企“搶走”?

日本基礎研究成果被歐美藥企“搶走”?

2018/10/23

PRINT

       10月1日,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本庶佑榮獲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向世界彰顯出實際上在日本國內外被廣泛使用的重要藥物不少是基於日本的研究成果而誕生的。但是,這些藥品大多被歐美的大型制藥企業搶先實現産品化。

 

本庶佑教授在獲獎後舉行記者會

 

       例如,東京大學教授、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所長間野博行2007年發現了引起非小細胞肺癌的融合基因,引發廣泛關注。最先將這一發現用於癌症新藥開發的是美國輝瑞,2011年首先在美國獲批上市,2012年又在日本獲批上市。

 

       京都府立醫科大學教授酒井敏行與日本煙草産業公司(JT)共同通過自主手法發現了抑制癌細胞增殖的物質。但是日本煙草産業最終放棄産品化,英國葛蘭素史克(GSK)將該物質作為惡性黑色素瘤的新藥推向市場。後來,瑞士的諾華又從葛蘭素史克收購了包括該藥在內的癌症治療藥業務。

 

       本庶的共同研究對象小野藥品工業基於他的研究成果開發出癌症免疫治療藥“Opdivo”(中文名“歐狄沃”),該藥于2014年率先在全球獲批上市。不過,費用高昂的臨床試驗則是通過與美國Medarex合作才得以實現。現在,收購了Medarex的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MS)掌握著該藥在歐美大型市場的銷售權。

 

       日本制藥企業之所以不敢大膽地基於大學等機構的獨創性研究成果開發新藥,是因為害怕産品化的風險。尤其是臨床試驗,日本企業招募測試對象比歐美企業困難,需求投入大量金錢。開發1種新藥耗費10年以上的時間和1000億日元以上資金的情況並不罕見,和歐美大型藥企相比規模較小的日本制藥公司不得不持謹慎姿態。

 

       此外,在日本藥企中,“歐美的基礎研究水準高於日本”的觀念很強。為了在歐美尋找新藥開發的機會,日本企業摸索與研究開髮型的初創企業合作。但是,出色的企業會先被輝瑞等巨頭盯上,無法輕易找到好的合作對象。

 

       有趣的是,美國強生、諾華和葛蘭素史克等歐美制藥巨頭反而暗中頻繁與日本大學的研究人員接觸。除了在國際學會上的交流外,還提供獎學金給予年輕研究者赴海外知名大學研究的機會,以及加強與日本研究者網路的聯繫。這是因為歐美大型藥企認為日本開展的研究有望運用到新藥開發上。

 

       這樣下去,日本優秀的研究成果很可能會加速外流。日本醫療研究的指揮部、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對此抱有很強的危機感,相繼提出了多個産學合作的新藥開發支援項目。該機構提出“All Japan”,由該機構充當大學和企業以及企業間合作的橋梁,讓害怕單打獨鬥的企業通過合作減輕畏懼,但能否真的促進産品化還不好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0
具有一般參考性
 
0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