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遊戲能治病?日本藥企啟動研發治療APP
2019/05/14
日本各製藥企業將涉足使用智慧手機的「數字治療」業務。鹽野義製藥2019年內將在日本國內啟動使用電子遊戲APP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的臨床試驗。大塚製藥將把感測器與APP結合起來,提高抑鬱症治療藥的效果。利用數位技術,能夠高效推進成本達上千億日元的新藥開發,同時還能對抗學名藥(新藥專利到期後發售的與新藥成分相同的藥品)。
日本鹽野義製藥的治療用APP |
鹽野義製藥從開發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治療用APP的美國企業Akili Interactive Labs處獲得了在日本和台灣的獨家開發和銷售權。簽訂了根據銷售額支付超過1億美元授權費的合同,此外還將討論向Akili出資。
該APP的特點是活用令兒童感覺親切的電子遊戲。患者使用智慧手機或平板終端在遊戲內躲避障礙物,對特定對象物做出反應,從而刺激大腦皮層的部位。據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患者的大腦皮層功能會下降,通過遊戲進行刺激有助於提高注意力。同時,還能結合兒童處理課題的能力調整遊戲的難易度,提高治療效果。
Akili在美國以348位8~12歲患者為對象實施了臨床試驗,確認注意力得到改善。該療法正在申請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批准,預計將於近期獲批。
鹽野義製藥一直在自主開發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治療藥。該公司的社長手代木功認為,「如果能夠與數位技術融合,將大幅提高現有藥物的治療效果」。
在日本國內,將從2019年開始啟動APP的臨床試驗,力爭作為醫療器械獲得批准。如果獲批後能夠適用於醫保,價格將與普通藥物相倣,從而能夠向醫療機構推銷該APP。
涉足「數字治療」的背景是全球的大型製藥企業面臨著共同的煩惱。新藥開發成本迅速上漲,2015年之後新藥開發投入1000億日元以上費用也不稀奇。一方面,即使實現商品化,專利到期後,學名藥上市,導致盈利性大幅降低。不少業內相關人士紛紛表示,「大型製藥企業的業務模式迎來轉折點」。
治療用APP之所以備受期待,是因為有望成為打開這種僵局的關鍵所在。如果能把APP作為醫療器械銷售,將成為製藥企業新的收益源。把APP和現有藥物打包銷售,可以防止患者改為使用廉價的學名藥。以鹽野義製藥為例,即使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治療藥的專利到期,也可能維持較高利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