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汽車研發競爭激烈,日企看準小型化
2020/01/29
無需面對交通擁堵和惡劣路況,輕鬆飛往目的地,這樣的「空中飛行汽車」正在逐漸揭開面紗。在海外,預計最早將在2020年開始推出試驗服務。全球的初創企業和大型飛機製造商的開發競爭越來越激烈。日本企業能否打入這一市場呢?
在科幻動漫中出現的飛行汽車在街道上空飛行的情形正在漸漸走近現實。德國初創企業Volocopter於2019年10月在新加坡以高層建築群為背景進行了飛行汽車載人試飛。在大城市中心地區成功實施該公司的首次載人飛行。
2014年成立的中國億航智慧也在廣州市等地多次實施了載人飛行試驗。美國優步科技也計劃最早2020年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啟動「空中計程車」的試飛,2023年推向商用化。
![]() |
優步的空中計程車模型 |
這種飛行汽車採用無需跑道、可垂直起降的「VTOL」機體。多為電動,自動操控技術成熟後將不需要飛行員。飛行汽車被期待能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等問題,吸引了各方投資。
在這一領域,日本初創企業SkyDrive面向海外企業發起挑戰。該公司2019年夏季在愛知縣豐田市設立了開發基地。社長福澤知浩表示,「雖然比海外一流企業晚了1年,不過更安全、小型的機體應該存在需求」。他還表示,「多的時候,每週試飛近100次」。
該公司用於無人飛行試驗的試製機長2米、寬1.5米左右。通過搭載在機體4個位置的上下兩個一組的螺旋槳來獲得升力。搭載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可以像小型無人機一樣飛行。
SkyDrive以豐田汽車員工等2012年成立的團體「CARTIVATOR」為母體,力爭實現業務化,2018年成立了公司。2019年通過風險投資的資金和自治體的補貼籌集到15億日元。還從飛機製造商和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集中了約20名技術人員。
該公司力爭2020年夏季公開載人試飛,2023年開始銷售機體。載人機型比試製機大一圈,控制難度加大。目前處於在室內使試製機懸浮在近10米高度的階段,福澤社長表示,「開發才進展到30%」。力爭使試製機具有以60km/h以上的速度在100~200米高度飛行的性能。
在日本國內,除了SkyDrive外,無人機企業Prodrone也正在開發載人的救援用無人機。源自東大的企業teTra aviation也力爭開發可搭乘1人的機體,相關動向越來越活躍。
飛行汽車會如何改變社會呢?最大的變化就是個人的出行方式向空中擴大。除了少部分富裕階層外,迄今為止短距離的個人出行僅限於地面和水面。在全球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背景下,地面運輸網的建設受到諸多物理性制約。飛行汽車有望成為支撐新一代出行服務「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務)的交通手段。
![]() |
由於無需跑道,預計還將被用於離島和山區等交通不便的地區。發生災害時,向受災地運送醫生和救援物資或將更加方便。
飛行汽車有著改變人類出行方式的可能性。據美國摩根士丹利預測,包括機體和服務在內,全球飛行汽車的相關市場規模將在2040年之前達到1.5萬億美元。除了新興企業外,大型飛機製造商歐洲空中巴士和美國波音也力爭獲取這一巨大市場。
不過飛行汽車的普及也面臨著諸多需要解決的課題,例如航行管理系統等技術的進步、完善確保安全的規則、噪音對策和整個社會的理解等。初創企業與大企業和政府合作,在日本也制定出使空中飛行汽車起飛的計劃,這是日本企業打入世界市場的第一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山田遼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