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發表轉向,打造世界級期刊?
2020/08/04
在世界各國積極推進科技研發的背景下,將明顯改變學術論文發表狀況的趨勢正在發生。中國此前重視在英美著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甚至向研究人員發放獎金,但如今改變了方針。美國也朝著讓任何人都能迅速免費閱讀獲政府資助的研究成果的方向展開探索。中美兩個大國的行動或將對日本的科技研究造成影響。
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2020年2月向大學等發出通知,要求調整論文評估方式。中國政府此前鼓勵在英國《自然》、美國《科學》等知名期刊上發表論文,一直向發表受關注文章的科學家發放獎金。由於這種獎勵政策,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出現激增。另一方面,被撤回的論文也在增加,有聲音指出論文存在粗製濫造。
![]() |
在國際上獲得高度評價的學術期刊《科學》和《自然》 |
新方針要求在評價研究人員時,不僅是向國際知名期刊投稿,包括向專業領域重要學術期刊和中國國內的期刊投稿在內,要進行均衡評價。評價關係到研究經費的申請和崗位晉陞等,有分析認為如果徹底調整評價方式,中國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的舞臺將隨之改變。
日本國立情報研究所的準教授船守美穗表示「這是很大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似乎希望抑制向歐美期刊支付版面費發表論文,以提升國內期刊的水準」。
![]() |
獲得《自然》雜誌等刊登的論文的關注度高,經常被很多後續論文引用。論文的引用次數被稱為「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是顯示學術期刊影響力大小的指標。
中國的學術論文被認為在數量上顯示出追趕美國的勢頭,在品質上也顯著提高。中國政府之所以改變方針,被認為是希望在國內培育邁向世界的論文期刊(英文期刊),名副其實地成為科學大國。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倉田敬子表示「雖然能從中國國內收集到優秀論文,但能否吸引全球的優秀論文呢?今後關注的是能否打造中國版《自然》這樣的學術期刊」。
日本國內此前有聲音表示,應打造影響力匹敵《自然》雜誌的日本學術期刊,但目前並未實現。倉田教授表示「中國正試圖做日本想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向主要學術論文期刊的出版社提出,接受政府資助的研究成果要在出版後讓任何人都能立即閱讀,將推進論文的開放獲取(Open Access)。此前在出版1年之後才錄入公共資料庫,讓任何人都能獲取,現在要求立即開放。
歐洲也開始積極探討論文的開放獲取。歐洲多家研究資助機構要求出版社讓接受公共支援的研究成果自由流通。要在期刊上發表論文,投稿時研究人員支付版面費的做法成為焦點。受到研究資助機構的請求,以荷蘭愛思唯爾(Elsevier)為代表的大型出版社正在推進從「訂閱費模式」向「版面費模式」轉變。如果能在訂閱費和研究人員承擔的版面費之間形成平衡,研究資助方的負擔將不會增加。
![]() |
美國部分知名大學此前也推進了論文開放獲取的討論。美國科技政策辦公室的提案將明顯推動全美國邁向論文開放的趨勢。京都大學教授、圖書館機構負責人引原隆士表示,「隨著舉國應對新冠疫情,包括購買學術期刊在內的科研資金的前景難以預料。圍繞開放獲取的討論能否取得進展仍不明朗」。據稱出版社方面強烈反對美國政府的行動。
這種趨勢無法忽視的原因是,在歐美主要國家和大型出版社轉向論文開放獲取時,日本的研究人員有可能處於不利地位。要在支援論文開放獲取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成果,日本研究人員必須支付版面費。版面費平均約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3萬元),知名期刊則在8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5.32萬元),苦於研究費用被削減的大學研究室無力承擔。日本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的舞臺有可能在事實上被剝奪。
另一方面,對日本的研究資助機構和大學來説,如果為了訂閱主要期刊繼向出版社支付費用,有可能會發生雙重付費的情況。
日本的研究資助機構和大學有必要儘快討論如何應對論文開放化,如何改變與出版社的協議。如果在國家層面不能明確應對學術資訊流通變化的方針,日本研究人員與其他國家相比有可能處於不利地位。
論文作為研究人員之間的資訊流通手段,承擔了巨大作用。全球的科學研究日益活躍,論文也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出版社日漸形成壟斷化。論文出版的理想狀態正在受到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滝順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 相關新聞
-
- 中美尖端技術爭奪有各自優勢領域
- 「平成」時代,日本哪些論文被大量引用?
- 日本諾獎獲獎潮的背後
- 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居首,東大第7
- 優秀論文作者人數:中國第2 日本第11
- 中美領跑受關注論文排名 日本份額下降
- 創新攻防(上)中美資金雄厚,日本危機感
- 創新攻防(中) 日本面臨諾獎消失危機
- 創新攻防(下)日本缺乏「明星研究員」
- 日本科研危機盤點(1)中美研發費領跑
- 日本科研危機盤點(2)年輕研究人員減少
- 日本科研危機盤點(3)女性研究人員比率低
- 日本科研危機盤點(4)博士減少
- 日本科研危機盤點(5)在美讀研人數遠遜中國
- 日本科研危機盤點(6)國際合著論文不及歐美
- 日本科研危機盤點(7)優勢領域被中國追趕
- 日本科研危機盤點(8)與美國合著論文少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