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成」時代,日本哪些論文被大量引用?
2019/05/21
美國調查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的日本法人以「平成」時代(1989年~2019年)發表的日本論文為對象,總結了被引用次數的排行榜。該排行榜顯示出論文影響力的大小,位居前列的是與獲諾貝爾獎的iPS細胞等相關的論文。排名前20的論文的被引用次數在全球範圍內也能排進前0.001%。「令和」時代日本是否也能發表全球矚目的論文呢?
該公司針對被收錄于自身資料庫中的1989~2019年間日本相關約200萬篇論文(全球的6.8%)進行了分析。
在學術論文中,為説明先行研究,會引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越多,就意味著論文的內容越獲好評。因此,被引用次數成為論文的一項指標。在1989~2019年間,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是首都大學東京的田村浩一郎教授等人發表的與生命資訊科學領域解析軟體「MEGA」相關的論文。
![]() |
MEGA能以遺傳基因的資訊為基礎,分析出生物如何産生並進化。田村教授在1993年開發出MEGA軟體的初代版本並對外公開,之後不斷進行改良。這款軟體能通過簡單的操作進行多種分析,其功能得到了全球研究人員的好評,被廣泛使用。
田村教授等在2011年發表的論文被引用超過3萬4千次,進入全球前10名,改變了日本在解析軟體領域研究較為薄弱的局面。
被引用次數排在第2名的是名城大學的飯島澄男終身教授發現的「碳奈米管」的相關論文。該論文引發了90年代在全球興起的奈米技術研究熱潮。奈米技術被期待應用於大容量鋰電池的電極材料和低耗能電子元件等,被引用次數超過3萬次,在全球範圍內排在第14名。
接下來被引用次數較多的是獲諾貝爾獎的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等人進行的有關製造iPS細胞的研究論文。隨後是豐田汽車集團的研究公司——豐田中央研究所的「人工光合作用」相關論文,以及京都大學金久實特任教授等人發表的有關開發生命資訊資料庫的論文等。
同時,本次調查還顯示出國際合著論文的重要性正在不斷提高。排名前50的論文中,由多國研究人員共同執筆的論文在平成初期10年僅佔3成,到平成最後10年增至8成。國際合著論文被認為易於促進引用次數增多。培養能夠與海外研究人員合作的人才對日本而言至關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