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利申請看中美日mRNA技術有多強

2022/02/06


  在新冠病毒疫苗上全面開始使用的mRNA技術方面,佔據優勢的國家有哪些?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分析相關專利發現,美國掌握專利申請件數的5成,具有壓倒性優勢。不過,如果觀察對其他技術産生的影響等專利的各種價值,日本企業也躋身前列,捲土重來的空間巨大。

         

  mRNA是利用細胞核中的DNA複製遺傳資訊、使之按設計圖産生蛋白質的物質。1960年代被發現,2000年前後起全面開始用於醫藥品的開發。

  

   

  日本經濟新聞社出資的數據分析企業Astamuse分析了2001年以後的mRNA相關技術的專利申請情況。在全球申請的1萬864項專利中,按國別來看,首位是美國,高達5167項,佔整體的48%。其次是德國(1317項)、中國(858項)和瑞士(同前)。日本以838項排在第5位。

    

  成為研發核心的是美國和德國。按具體申請方觀察專利數量,德國CureVac以745項排在首位。該公司成立於2000年,長期推進mRNA疫苗的研發。此外,美國莫德納(Moderna,272項)和德國BioNTech(79項)等涉足新冠病毒疫苗的企業也躋身前列。

    

  從美國來看,不僅是企業,政府組織的申請專利也很多。美國衛生與社會福利部(HHS,152項)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18項)等就是代表。莫德納攜手NIH開發了新冠病毒疫苗。美國在mRNA疫苗的實用化方面領跑,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官民攜手推進了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以及作為醫藥品進行量産所需的研究。

 

     

  另一方面,如果分析專利的各方面競爭力,與數量不同的局面將浮出水面。Astamuse分析了重要性和剩餘有效期等各專利的價值,排在首位的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擁有的專利。這是將mRNA應用於醫藥品之際所需的重要合成技術,是被用於莫德納和BioNTech疫苗的核心專利。

   

  從日本企業來看,第一三共擁有的專利排在第15位。這是用於治療體力逐漸下降的「肌肉萎縮症」的mRNA技術,於2005年申請專利。東京大學和千葉大學等擁有的專利也獲得高度評價,在排名前50的專利中,4項來自日本企業。可以説在每項專利的價值方面,日本企業也具備一定競爭力。

    


      

  此次的新冠病毒疫苗是採用mRNA的醫藥品在全球首次得到實用化。新冠疫苗領域的成功成為推動力,今後mRNA技術有望應用於廣泛領域。製藥企業和研究機構正在推進應對癌症、心臟病和罕見疾病的治療藥的研究。美國調查公司BCC Research預測稱,mRNA醫藥品的世界市場規模在2021年為467億美元,到2026年將增加至1000億美元。

   

  預計開發競爭會進一步變得激烈。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教授位高啟史指出,「mRNA仍處於發展途中,技術方面等改進的空間巨大」。不僅是英國葛蘭素史克(GSK)和瑞士諾華(Novartis)等世界製藥巨頭,中國和印度也啟動了自主mRNA技術的開發。

 

德國BioNTech在全球率先讓mRNA疫苗實現實用化(圖片由BioNTech提供)

   

  mRNA屬於活體分子,狀態容易變化,難以借助專利來保護物質本身。即使開發mRNA醫藥品,能利用專利控制智慧財産權的對象也僅限於mRNA的排列與合成方法、製劑化方法等周邊技術。難以像iPS細胞和基因編輯那樣,由單獨組織和企業壟斷專利。

   

  圍繞mRNA智慧財産權的競爭將在今後全面展開,在疫苗技術上領跑的莫德納和BioNTech等未必能一路領先。在傳染病以外的領域,日本企業大顯身手的空間也很多。在各國大力推進開發mRNA技術的背景下,日本也需要建立包括科學預算的分配在內、官民攜手採取行動的研發體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田倫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