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共社長談日本為何還沒生産出疫苗
2021/06/01
新冠疫情發生至今已有1年多時間,美國輝瑞等歐美産疫苗正在推進接種,日本國産疫苗的實用化還沒有眉目。阻礙迅速開發的因素是什麼?對此,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2021年3月開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的第一三共的社長真鍋淳。
記者:日本國産疫苗的開發比較落後。
真鍋淳:包括第一三共在內,日本的製藥企業都對投資疫苗猶豫不決。日本政府也沒有投入充足的預算來支援疫苗開發。要想製造出高品質的産品,需要大規模的投資。能不能盈利也很重要。單靠某個企業,力量是有限的,需要討論如何在政府主導下確保作為安全保障的疫苗、補貼及採購制度等。
我們公司的新冠疫苗跟輝瑞和美國Moderna一樣,都是採用‘信使RNA(mRNA)’的方式,經過歷時1年的開發,3月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已經比以往的疫苗要快了。現在可以少量生産。不過,如果要立刻生産出5000萬人用量,還比較困難。
![]() |
第一三共社長真鍋淳 |
記者:第一三共2010年代前半期就表明「要成為國內頂尖的疫苗廠家」。
真鍋淳:2011年,我們與(學校法人)北里研究所成立了合資企業,涉足疫苗生産,但工廠的品質管理很困難,未能實現穩定供應。我們一直很苦惱。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公司一直針對mRNA進行研究。不過,在進入臨床試驗之前,需要試驗評估藥效及安全性等,實用化並不容易。能夠製造均一的mRNA也需要時間。以前我們委託大學生産,品質管理水準的意識也不強。
記者:能實現批准生産銷售所需要的大規模臨床試驗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