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GPS自動駕駛誤差20CM以下
2022/06/06
準天頂衛星「引路」號被稱為日本版全球定位系統(GPS)。目前,很多日本企業希望利用這一技術實現自動駕駛。東日本高速公路公司(NEXCO東日本)將最早在2023年度實現除雪車自動駕駛系統的實用化。在不使用攝像頭的情況下,除雪車能在視野不好的下雪天以誤差20釐米以下行駛。在農機和船舶等各個用途也在推進衛星技術的自動駕駛試驗,普及受到期待。
![]() |
3月開始運用的「引路」1號後續衛星的效果圖 |
「引路」號將發揮提高美國GPS精度的作用。僅利用GPS會産生數米的誤差,但如果使用「引路」號,能提供誤差最小僅為幾釐米的定位資訊。
寬度超過2米的除雪車基本能在設想路線上無需使用方向盤自動駕駛。如果達到這種精度,在高速公路上進行除雪作業之際,除雪車不會偏離道路白線,也不會碰觸道旁的護欄。
![]() |
NEXCO東日本在2021年度的實證試驗中,確認了借助「引路」號的信號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性能。力爭在2022年度建成系統,到2023年度在北海道的岩見澤—美唄立交橋(IC)開始運用。如果進入實用化,除雪車此前需要的2名工人將減為1名。工人的操作僅限於危險逼近之際,基本上能自動行駛。
利用3D地圖
此前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依賴攝像頭和感測器,難以應對降雪時的除雪作業。如果在視野良好的行駛條件下,能區分道路的護欄和白線,但如果出現積雪或風雪導致視野惡化,就難以應對。
利用NEXCO東日本的新系統,即使是在攝像頭等失效的情況下,僅借助事前繪製的3D地圖和「引路」號的定位資訊,就可以自動行駛。掌握除雪車和路邊緊急電話的位置等的高精度行駛技術已具雛形。
NEXCO東日本北海道支社的技術策劃課長阿部勝義表示,「要想在除雪現場實現20釐米以下的誤差,沒有「引路」號的信號應該非常困難」。
![]() |
「引路」號于2010年發射第一顆衛星。由三菱電機開發,NEC也參與運營。2017年追加3顆,到2018年以現行的4顆衛星運營。「隨著運用數量的增加,行駛的穩定性也得到提高」,NEXCO東日本的阿部勝義表示。
船舶和農機領域也充滿期待
自動駕駛必須要根據位置資訊進行控制,以保證車輛、農機和船舶等在任何環境下都不偏離預定路線,各用途的開發和驗證試驗正在推進。
在農機領域,奧力士(Orec)和NEC等力爭將該技術應用於果樹園的除草。目標是應對大量果樹分佈的複雜地形等惡劣條件。在船舶方面,不僅實施了50米級船隻的試驗,遊艇的航行和離靠岸自動化也取得了進展。ACSL等公司在小型無人機領域推進産品化,還包括建築和測量等,應用案例廣泛。
在乘用車領域,採用「引路」號定位資訊的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技術在局部實現了實用化。日産的純電動汽車「Ariya」支援誤差僅為數釐米的定位資訊,速霸陸(SUBARU)和本田的一部分車型也將利用「引路」號。
日本政府力爭推動相關服務的普及。內閣府自2018年度起推進位置資訊的驗證試驗,2021年度以輪椅和滑板車等為對象實施了7次。2022年度自4月起開始公開招募。
為了能穩定提供位置資訊,日本政府計劃增加「引路」號衛星的數量。將在2023年度左右,從現行的4顆衛星增至7顆。預計能在不依賴美國GPS的情況下單獨運用。「引路」1號在3月下旬迎來了設計壽命上限,其後續衛星已投入使用。
著眼於實用化的系統開發之所以越來越活躍,是因為成本降低和設備的小型化取得進展。能將誤差控制在數釐米的信號接收器此前約為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萬元),價格昂貴,但現在上市了售價僅為一半的50萬日元以下的産品。此外,市場上還出現了邊長只有幾釐米的小型晶片。
今後,該技術的優勢和用途在社會上浸透,如何增加普及的應用案例將成為課題。內閣府2021年4月在「引路」號的未來運用報告中提出,「在驗證階段,需要構建可以不用擔心失敗發起挑戰的環境」。
要推動服務的普及,打造不同用途的驗證場景也不可或缺。除了驗證之外,內閣府還每年選擇3~4個討論商業化的企業等團隊,在接受專家等支援的基礎上,探索個別的課題。打造出能儘早進行嘗試的環境非常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