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研究領先,論文質和量大幅超美

2023/01/19


      在人工智慧(AI)研究領域,中國正在提高存在感。分析過去10年各國的AI相關論文的數量和品質,中國自從2019年在品質上也躍居首位之後,不斷甩開排在第2位的美國的趨勢變得突出。從企業來看,中國企業在前10家之中佔4家,發展勢頭強勁。圍繞影響國力的AI的競爭已成為中美主導權爭奪的主戰場。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在荷蘭學術資訊大型企業愛思唯爾(Elsevier)的協助下進行了分析。利用約800個AI相關的關鍵詞等,以2012~2021年的學術論文和學會論文為對象,分析了各國和企業的「研究能力」。目前的AI熱潮以「深度學習」技術的創新為契機,於2012年前後興起,涵蓋了圖像識別和文章生成等廣泛領域。

   

 

      全球AI相關論文篇數從2012年的約2萬5000篇增至2021年的約13萬5000篇。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在數量上一直排在首位,到2021年增至美國的約2倍的4萬3000篇,發展勢頭加強。日本則從2016~19年的第6位降至2021年的第9位。

   

      在論文品質方面,中國也佔優勢。將其他論文的引用次數進入前10%的受關注論文篇數作為品質的指標。截至2012年,美國以629篇排在首位,中國以425篇排在第2位。隨後中國奮起直追,到2019年超過美國,躍居首位。2021年達到比美國多7成的7401篇,呈現一馬當先局面。日本2021年僅排在第18位。

   

      今後中國很可能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中國在2017年制定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提出在2030年之前成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正在加強AI開發。作為政府直屬的最高研究機構的中國科學院和清華大學等大學與研究機構的研究能力也很高。

   

      中國領導人在2022年12月在確定2023年經濟工作方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主管中國産業政策的工業和資訊化部1月11日作為2023年的重點課題,提出了加快人工智慧等新興産業發展的方針。美國也通過2016年制定的《國家人工智慧研發戰略規劃》等推進開發,但未能成功抗衡中國。

  

  

      另一方面,從企業來看,美國仍佔優勢。在數量方面,微軟、旗下擁有谷歌的Alphabet和IBM是最近10年的3強。在品質方面,在2021年受關注論文篇數的前10之中,排在首位的 Alphabet等美國企業佔6家。

   

      不過,中國企業顯示出強勁勢頭。在數量方面,截至2012年只有約1家中國企業進入前10。在品質方面,截至2016年與美國存在明顯差距。但到2021年,在數量和品質上,騰訊控股和華為技術等4家躋身前10。

 


   

      中國企業中擁有強大研究能力的國有供電企業國家電網將分析通過數億個智慧電錶等收集的大數據,開發有助於電力需求預測和故障監測等的技術。此外,在數量和品質方面排在第11位的百度則在中國運作完全無人的自動駕駛計程車。

   

      AI研究成果容易推動實用化,中美企業都在加強研發,預計今後掀起激烈的競爭。日本企業的首位是NTT,在品質上僅排在第17位。

 

      AI將影響各個産業的競爭力。Alphabet旗下的英國沉思科技(DeepMind Technologies)於2021年發佈了預測人體內等蛋白質結構的AI的論文。被認為將推動新藥開發,受到關注。

  

(Reuters)

 

      中美對立的影響也體現在論文篇數上。此前,中美屬於競爭對手,同時展開合作。兩國的聯合論文截至2019年以年均4成的速度增加。但政治和經濟的對立持續,2020年的增長率僅為11%,2021年降至6%。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的研究員鈴木和泉指出,「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態度並未改變」。

 

      由於在歐美留學後回國的研究者活躍,中國正在構建自主創造優秀成果的態勢。不僅限於AI,將在很多研究領域超過美國。AI是軍民兩用技術的代表案例,研究能力的優劣不僅影響産業競爭力,還關係到國家的安全保障。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13日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時,就確保經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達成共識。預計與半導體等同樣,AI也將成為合作對象,日美合作抗衡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福岡幸太郎、多部田俊輔、生川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