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白米開拓中國市場更進一步

2018/05/15


  中日兩國政府達成一致,將增加日本白米出口所需的指定精米加工廠和處理設備。目前,日本對中國的白米出口量僅佔總出口量的3%。此次共識使得日本朝著開拓世界最大的白米消費國中國前進了一步,不過要想與中國構築長期的關係,仍面臨著削減成本和應對出口限制等諸多課題。

 

  

  向中國出口白米必須使用安全性獲得中國認可的設施。此前獲得認可的精米加工廠只有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簡稱:JA全農)在神奈川縣的一家工廠。讓米不長蟲的燻蒸設備也只有神奈川的2處倉庫。

 

  中日兩國政府就增加2處精米加工廠達成一致。這兩家加工廠是Hokuren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的北海道石狩市的工廠以及日本最大的白米批發商神明公司的阪神工廠。在燻蒸倉庫方面,將新增北海道和兵庫等5處倉庫。

 

  神明公司的高管充滿期待地表示,「我們能夠迅速應對中國的需求」。此前日本各地的白米需運輸到神奈川縣,委託全農進行加工。不僅本公司的工廠閒置了,而且協調工作費時費力。今後將在自有工廠將白米加工成精米,然後使用神戶市的倉庫進行燻蒸,從神戶港出口到中國。

 

  日本2017年出口了1.18萬噸白米,而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量僅為298噸。對香港和新加坡的出口量總共佔60%。中國的白米消費量是日本的約20倍。日本農水省提出將白米和白米相關産品出口量提高至10萬噸的目標,中國成為主要的出口候選對象。

 

 


  

  目前面臨的課題是成本較高。神明在北京銷售的富山産越光白米的價格為2公斤2600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50.51元),是日本零售價的近2倍,比在香港銷售的新潟産越光白米貴80%。這是因為在中國本土的運輸成本較高,流通企業也要層層賺差價。

 

  在中國運營約600家店舖的熊本縣味千拉麵以中國米飯4倍的價格提供日本米飯,但顧客人群僅限於富裕人群。神明公司認為,「除了在當地積極推銷日本白米外,還必須削減在日本的成本」。

 

  中國因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而設置的進口限制依然存在。包括福島、宮城和新潟在內的10個都縣産食品都無法對中國出口。日本酒製造商南部美人的社長久慈浩介表示,「新潟的米果和日本酒都無法出口,對食品出口行業是一個打擊」。

 

  雖然中日兩國成立了討論放寬限制的工作組,但日本農水省內部依然有不少聲音指出「前景難以預測」。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簡稱:JA全中)的會長中家徹表示:「雖然不會一下子取得巨大進展,但能向前推進就是好事」。由於日本農産品的對華出口受到政治因素影響,相關人士依然無法放下心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