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強電商領域外資限制

2018/12/29


      印度政府將加強電子商務(EC)領域的外資限制。將從2019年2月開始限制美國亞馬遜等電商銷售獨家經銷産品和子公司生産的産品,禁止「價格壟斷」,以保護印度國內的超過7千萬中小微零售商。面向預定2019年春季實施的總選舉,莫迪政權正致力於獲取零售商的支援。

   

      印度商工部12月26日更新了電商行業外資限制的通知。主要內容為加強對網路銷售的限制,增加了(1)禁止線上上零售平臺銷售出資對象的商品(2)禁止與供貨商簽訂獨家經銷協議。同時還明確提出「不得直接或間接影響商品和服務價格,確保公平的競爭環境」。

  

      印度的網購市場規模被認為達到196億美元,美國亞馬遜和美國沃爾瑪旗下的Flipkart兩家公司合計市佔率超過6成。據當地紙媒報道,佔網購市場銷售額一半以上的智慧手機方面,Flipkart與中國的大型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和OPPO簽訂了獨家經銷協議。由於此次加強限制,今後將難以低價銷售此類商品。

    

      印度禁止外資進入超市、便利店和家電連鎖店等銷售眾多品牌商品的綜合零售業。電商領域的限制較為寬鬆,沃爾瑪5月以160億美元收購了Flipkart,創下外商收購印度企業的最高額。

  

      反對沃爾瑪收購Flipkart的印度零售商聯盟專務理事表示「經過長期的抗爭,終於獲得了巨大勝利」。對削弱網路銷售價格競爭力的此次政策表示歡迎。

  

      印度之所以禁止外資進入綜合零售業,僅允許涉足電商領域的原因是競爭力較弱、採取家族式經營的小微零售商超過7千萬人,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改革派辛格前政權力爭對外資開放市場,但2014年上台的莫迪政權在當年的總選舉前提出不允許這樣做。不少觀點認為,「今後莫迪政權也不會向外資開放綜合零售業」(前商務次官拉吉布﹒卡/音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