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初創企業借助IT改善睡眠,挖商機

2019/01/23


    涉足借助IT(資訊化技術)改善睡眠的質與量的「睡眠科技」的日本初創企業正在增加。這些初創企業根據通過儀器和智慧手機應用程式收集的數據,針對就寢時間和生活習慣提供指導。大企業因認為員工的睡眠不足導致生産效率低下而加以引進的案例正在增加,商機正在擴大。

 

   涉足睡眠相關諮詢業務的Neurospace公司將於4月推出將睡眠測量儀器和智慧手機應用程式結合起來的面向企業的睡眠改善服務。樂敦製藥和藤倉等企業已決定引進。從人數30人、期間3個月開始利用,費用最低為100萬日元起。力爭2019年內推動20家企業引進。

  

   該公司將以色列製造的非接觸型儀器插入床墊之下,分析直至入睡需要的時間和睡眠深度等。除了預測每名員工的睡意發生的時段、通過應用程式發出通知之外,還個別提供「儘量提前10分鐘就寢」等建議。還將向企業方面推薦改善舉措。

 

Neurospace公司將儀器夾在床墊之下,監測睡眠狀況(該公司社長小林孝德)

  

 睡眠不足將對工作的效率造成影響。總部設在美國的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調查顯示,睡眠不足導致的日本的經濟損失額達到約15萬億日元,相當於國內生産總值(GDP)的約3%。希望通過工作方式改革來提升業務效率的日本企業已開始對睡眠改善産生興趣。樂敦製藥充滿期待,副社長Lekh Raj Juneja 表示,「(通過引進Neurospace公司的服務)員工將意識到自己的睡眠,進行自我管理」。

 

 


   

   此外,研究人員和醫生成立的初創企業也將啟動商業化。源自筑波大學的初創企業S'UIMIN(位於茨城縣筑波市)正在開發測量睡眠數據的佩戴型器件。據稱可在自己家測量準確度高的數據,與採用醫療機構的設備時的數據相同。

 

 該公司由筑波大學國際統合睡眠醫科學研究機構的負責人柳澤正史教授擔任首席執行官(CEO)。柳澤是發現控制睡眠的腦內物質「Orexin(神經肽)」的研究者,計劃讓人工智慧(AI)學習測定的腦波數據,應用於失眠症等睡眠障礙的診斷支援。

 

   東京中央區的一家名為Susmed的公司正致力於開發用於失眠症治療的應用程式。作為醫療器械獲得認證,自2018年6月起在8家醫療機構實施了臨床試驗。力爭2019年內中提出藥事申請。該公司社長上野太郎是醫生出身。患者因失眠的困擾而到醫療機構就診,醫生開出安眠藥的情況不在少數。上野説:「希望提供不使用藥物的新的治療方法」。

 

   涉足健康與美容儀器的MTG公司也正在開發通過AI分析感測器等測量的睡眠數據的「AI motion mat」,計劃2019年開始銷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