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粧品廠商追著中國遊客開展業務

2019/08/21


     日本資生堂和法國歐萊雅等世界化粧品廠商已開始積極爭取訪問東南亞的中國遊客。在日本的「爆買」熱潮告一段落後,作為接下來爭取需求的地點,看中了已成為熱門旅行目的地的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不僅力爭通過機場免稅店擴大銷售,還希望推動中國遊客在回國後繼續成為用戶。

 

     與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相鄰的商業設施「Jewel」4月開業,歐萊雅的「Kiehl's (科顏氏)」等奢侈品牌店鱗次櫛比,成為話題,在這座建築物裏格外引人注意的廣場上,5月資生堂的室內庭園亮相。種植6萬多棵樹木,使之瀰漫美容液「Ultimune」的香味,以推介自身商品。

 

 

     在全世界旅客匯聚的樟宜國際機場內,「資生堂(SHISEIDO)」和「肌膚之鑰(Clé de Peau Beauté)」等資生堂擁有的奢侈品櫃檯有10多處,張貼著中文的海報,中國遊客引人關注。

 

      40多歲的中國女性購買了2瓶每瓶售價228新元(約合人民幣1160元)的美容液。該女性表示「選了給自己的獎賞,也可以當做送給家人和朋友的禮物」。資生堂的IR部長北川晴元表示,在樟宜國際機場獲得的營業收入4~6月比上年同期增長25%。

 

      資生堂乘上自2015年前後激增的中國訪日遊客帶來的「爆買」熱潮。百貨商場等渠道的銷售激增,2018財年(截至2018年12月)的凈利潤增長170%。但是,中國2019年1月對於在日本等地採購在中國轉售的「代購」加強了限制。從資生堂來看,代購帶來的購買出現銳減,「爆買」需求告一段落。

 

   

      實際上,在日本面向中國人銷售的效果並非曇花一現。這些中國遊客「在回國後購買相同商品的傾向很突出」(資生堂負責人)。在此背景下,將強化的業務瞄準在日本消費的中國遊客在回國後購買的需求。

 


   

       資生堂在擴大在華店舖的同時,攜手最大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集團,開發僅面向旗下「天貓(TMALL)」的商品。在華業務的營業收入2018年達到1908億日元,比上年增加3成,增長為在各地區中僅次於日本的規模。

 

      此外,資生堂還將東南亞定位為今後的重點。資生堂以面向當地居民銷售為中心的亞太地區的營業收入比2018財年增加14%,達到681億日元。雖然仍少於日本和中國,但營業利潤率與日本和中國持平。該地區的總部也從東京轉移至新加坡。

  

       另一個在東南亞積極加強的業務是在機場免稅店主要面向中國遊客的銷售。在來自外國的遊客中,中國人佔到5分之1。在世界奢侈品消費中,中國人佔到3成以上,機場免稅店容易爭取到購買意願突出的中國富裕階層。因此,將推廣奢侈品牌「SHISEIDO」和「肌膚之鑰」。

   

      資生堂以亞洲為中心的旅行免稅業務的營業收入2018年為876億日元,在2年裏增至3.5倍。該業務的負責人菲利普·萊奈(音譯)表示,「從免稅業務來看,東南亞的增長尤其明顯」。

    

 

      此外,世界最大化粧品企業歐萊雅也將目光轉向東南亞。在樟宜國際機場舉行以「巴黎歐萊雅」口紅為主題的活動,加強向中國遊客推銷。

   

      對該公司來説,此前歐美是2大市場,但到2018年,亞太地區的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24%,在各地區中達到近3成,與歐美並駕齊驅。該公司表示,「中國和東南亞成為火車頭」。

   

      美國雅詩蘭黛也在擴大中國和東南亞的營業收入。尤其瞄準到當地旅遊的中國遊客。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Fabrizio Freda表示,在遊客眾多的春節期間「在主要機場設置臨時的促銷櫃檯,瞄準了(到海外)旅行的中國遊客」。

  

      消極因素是中美對立的負面影響。中國的經濟減速,2018年的中國訪美人數時隔15年減少。如果今後經濟持續減速,有可能對赴東南亞旅行造成影響,全球各大化粧品廠商也正感到警惕。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矢崎日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