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服務跟著訪日客走向海外
2019/06/10
在日本,爭取訪日遊客「回國後消費」的行動擴大至服務領域。押注遊客希望在自己國家享受溫泉、娛樂和餐飲等訪日體驗的需求,進駐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的日本企業不斷出現。日企嘗試到海外爭取超過4萬億日元的訪日外國人消費蛋糕,但進駐當地也伴隨著困難。如何活用社交網站和深化運營經驗將成為關鍵。
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統計顯示,2018年訪日外國遊客比上年增加9%,達到3119萬人,在5年裏增至3倍。訪日遊客在日本花在購物等方面的消費額也從2013年的1.4萬億日元增至2018年的4.5萬億日元。
![]() |
除了這種直接的Inbound(入境)效應之外,回國後的消費行動惠及日本企業的 「Inbound 2.0」趨勢也將擴大。
來自亞洲的訪日遊客在回國後仍使用日本産化粧品和日用品的傾向突出。為了出口「Made in Japan」(日本製造)産品,資生堂時隔36年、高絲時隔42年在日本國內建設新工廠。5家大型企業因行情旺盛而積極進行增産投資,超過2000億日元。除了消費品之外,在「體驗型消費」領域,爭取回國後需求的行動也很活躍。
「能穿可愛的浴衣,很開心」,上海市的公司職員楊小姐(33歲)多次去日本旅行,也喜歡日本文化,經常去上海的溫泉設施「極樂湯」。會員入館費用為118元,非會員為158元,價格並不便宜,但設有各種日式浴池、浴室以及日本料理店,不少顧客從很遠的地方過來體驗。
運營公司極樂湯控股苦心致力於打造「口碑」和「安心感」。
在中國大陸,比起政府和媒體發佈的資訊,人們更傾向於重視熟人和社交網站的點評。該公司開展了曬照片的活動策劃,此外由於中國大陸的水質較硬,洗髮精不易起泡沫,還引進了製成軟水的設備。該公司的高管鈴木正守表示,「將提高滿意度,在清掃等衛生方面也展現日本的安心感」。
極樂湯在社交網站上獲得了「日式風格的內飾很有趣」、「很乾淨,與中國的設施完全不同」等評價。2013年首次進入中國大陸時知名度較低,陷入苦戰,但通過口口相傳增加了顧客,開業1年後實現盈利。現在,包括加盟店在內,共運營8家店舖,計劃在幾年內再開設4家新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