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社長這樣看中國疫情後消費動向

2020/05/07


       蔓延到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被認為尚需一定時間才能結束,而先開始出現疫情的中國正逐步恢復到正常模式。日本羅森通過當地子公司等在中國經營著約2600家店舖,針對中國的消費變化和在日本應當考慮的問題,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社長竹增貞信。

 

羅森社長竹增貞信

 

       記者:在嚴重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武漢,市場形勢有哪些變化?

 

       竹增貞信:武漢儘管48日解除了封城,但仍然有別於自由往來的生活。約2個半月的封城讓人們習慣了宅家生活。現在仍保持著這一習慣。羅森在武漢約有400家店舖,銷售額比疫情前下降20%左右,要完全恢復可能還需要時間。

 

       人們對外出比較慎重,還沒到由著想法輕鬆出門吃喝的程度。儘管餐館已經重新開業,但似乎大部分人都不是堂食,而是帶回去吃。

 

       記者:約有1500家店舖的上海的情況如何?

 

       竹增貞信:和武漢相比寬鬆一些,但仍比日本嚴格,散步還不那麼隨意,還是要宅在家。目前放寬限制,城市的消費和經濟開始重啟。此前限時營業的羅森也恢復到24小時營業。人們逐漸有了放心之感,銷售額恢復到同比下降10%的水準,但消費者似乎仍小心翼翼

 

       記者:中國的動向會對日本的消費前景和援助措施等構成參考嗎?

 

       竹增貞信:我覺得會。儘管不清楚新冠疫情會在何時結束,但在宅家消費方面,日本也形成了習慣,我認為疫情結束後仍會暫時持續。估計不會馬上恢復到原來的生活。上半財年尤其如此。從日本全國的煙花大會等夏季活動相繼停止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由於國家制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中國的援助措施詳細而迅速。除維持就業的措施外,還對口罩等防疫物資進行補貼、國有企業減免房租和水電燃氣費等。中國還將便利店視為生活必需,為繼續營業提供支援。

 

       記者:日本現在的情況怎麼樣?

 


 

       竹增貞信:新冠疫情使得便利店的備貨品類發生了顯著變化。宅在家需要做一日三餐,因此高麗菜之類的基本蔬菜和精肉、牛奶、麵包等需求高漲。比超市離家更近的便利店很受歡迎。另外,似乎是為了增添一點居家生活的樂趣,包裝鮮艷的商品和甜點類也賣得不錯。結果有的住宅區內的便利店銷售額增加12成。但商業辦公區的形勢非常嚴峻,有店舖的銷售額甚至下降9成。

 

       記者:新冠疫情帶來哪些機會?

 

       竹增貞信:居家辦公和網課等全民數位時代正逐步來臨。應當運用數位技術打造一個生活更加方便的社會。解禁線上診療是一項切合時宜的措施。酒類銷售的年齡限制、非處方藥的銷售等也可以利用數位技術。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田中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