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把服裝業 「贏家」也逼上轉型路

2020/06/12


       旗下擁有「ZARA」等品牌的全球最大服裝企業Inditex(西班牙)610日公佈了關店計劃,最多將關閉1200家門市,相當於總體的16%。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就連被認為是服裝業「贏家」的快消企業也不得不轉變業務模式。

 

       將以「ZARA」和「Massimo Dutti」「Pull&Bear」等品牌為對象,在全球關閉小型店和商圈重疊的虧損店舖。Inditex截至20204月底的門市數量為7412家,把開設新店考慮在內,最終門市數量預計降至67006900家。是否在日本關閉門市尚未公佈。

 

ZARA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門市(5月,reuters)

 

       Inditex決定在全球大量關店的導火線是新冠疫情導致業績陷入低迷。該公司610日公佈的202024月凈損益為虧損4.09億歐元(上年同期為盈利7.34億歐元)。疫情導致門市被迫臨時停業外,由於此次大量關店而計入的準備金也對損益造成了影響。

 

       全球的服裝業務環境都非常嚴峻。在日本,瑞納(RENOWN)已經進入到破産保護的程式。

 

       快消也不例外,H&M的銷售額僅3月就同比下降了46%。美國GAP由於中止支付停業中的門市租金而被美國西蒙房地産集團起訴,要求支付6590萬美元的租金。

 

       不過,一些服裝企業在疫情發生以前就被指出存在課題。Inditex此前一直走店舖擴張路線而實現增長,但由於消費的變化,這種經營模式已經行不通。

 

       在以往的服裝業,産品一般是從縫製工廠流向服裝銷售企業、零售店。後來出現了像GAP這樣的SPA(製造零售業)模式,通過從生産到銷售的縱向一體化經營模式,快消服裝迅速崛起。

 

       尤其是Inditex,通過從總部所在地西班牙進行空運、2天內到達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供應鏈,使櫃檯上總是擺放著時下流行的服裝,取得了迅速成長。但是,服裝容易受流行趨勢影響,如果産生大量庫存會很難消化,導致業績惡化。

 

       近年來Inditex放慢開店速度,還嚴格進行店舖選址。以大量生産為前提的開店攻勢也難以得到環保意識增強的年輕人的支援。再加上疫情,遠離實體店的趨勢出現進一步加速的局面。

 


 

       該公司把加強數位化作為課題,今後3年將投資10億歐元。加緊進行網上與實體店的融合,比如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後由附近的店舖送貨到府等。據悉要將線上銷售的佔比由2019年的14%提高到2022年的25%。預定2020年內完成對所有品牌的IC標籤引進工作,可大幅提升門市庫存管理效率等。

 

       另一方面,日本最大服裝企業迅銷由於業務以新冠死亡人數較少的亞洲為中心,較早地從疫情中恢復過來。迅銷的股價一度下跌,但已經逐步恢復到疫情擴大前的水準。

 

       但收益結構以實體店為中心同樣也是迅銷面臨的課題。迅銷2019財年(截至20198月)的電商銷售額佔整體的比例為11%。該公司的中長期方針是提高到30%。

 

       預計消費從疫情的影響中恢復還需要時間。從實體店向網上轉移,不僅僅是為應對第2波疫情做準備,也與如何滿足多樣的客戶需求的課題相關。此次的疫情也給服裝行業的贏家帶來盈利模式的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內瓦 細川倫太郎,栗本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