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op與K-Pop的差距只有一個網際網路嗎?
2020/12/15
南韓流行音樂(K-POP)可謂新星輩出,在全球遍地開花。但日本卻很難出現火遍全球的年輕明星。由於演唱會和CD銷售等傳統行銷在日本國內市場擁有一定規模,日本娛樂産業對線上和海外市場缺乏熱情。隨著人口不斷減少,日本音樂市場很可能縮小。有人開始擔心日本這種獨特模式的發展前景。
![]() |
Hey!Say!JUMP舉辦了線上活動 |
「對於想加入高品質唱跳組合的人來説,現在學習韓語是一條捷徑」,日本人氣組合AAA成員日高光啟(SKY-HI)如此斷言。他9月成立了藝人經紀和唱片公司BMSG,擔任負責人兼首席執行官(CEO)。計劃2021年推出一個5人男子組合,目前正在進行試演選拔。
日高光啟表示,最近10年南韓的優勢地位獲得進一步提高。他表現出了強烈的危機感:「雖然日本可以找到有才華的人才,但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很少。在音樂方面也落後於人,日本甚至會購買未被K-POP採用的歌」。
實際上在日本,新的唱跳組合活躍的情況有限。《日經娛樂!》發佈的2019年演唱會「動員能力」(單場演唱會可以容納的觀眾人數)的調查顯示,在日本出道3年以內的歌手中,演唱會規模最大的是K-POP男團SEVENTEEN。第二名同樣來自南韓,是擁有多國籍成員的女子組合TWICE。
J-POP的人氣唱跳組合依然是嵐和三代目J SOUL BROTHERS from EXILE TRIBE等老牌藝人。從2019年排名前50的唱跳組合「動員能力」來看,從2014年就進榜的日本團體佔比6成。但K-POP的7成以上是2014年尚未出現的新勢力。
在新媒體的粉絲互動方面,J-POP也不如K-POP。典型例子是日本在網路運用上的落後。
嵐11月上旬在YouTube上發佈了新歌MV,之後過了接近一個月播放次數才達到470萬次。遠遠比不上一週內播放次數超過1億的防彈少年團(BTS)。BTS於10月舉辦了線上演唱會,全球共有99萬觀眾收看,歷時5個小時的演出獲得了超過50億日元的銷售額。BTS能夠靈活運用英語、日語和韓語等,強大的語言能力也對全球粉絲群體的擴大起到了支撐作用。
受新冠疫情影響,作為音樂市場主力收益來源的現場演唱會受到巨大打擊,在此背景下,K-POP積極運用網路在全球建立起了盈利渠道,J-POP與其形成對比,二者的成敗一目了然。
以一直拒絕在網上刊登旗下藝人照片的傑尼斯事務所為代表,日本音樂團體的線上活動稱不上活躍。12月,傑尼斯旗下組合Hey!Say!JUMP在視頻平臺SHOWROOM上為購買專輯的粉絲舉辦了直播活動,雖然風向正在轉變,但仍無法在國內現有粉絲的基礎上進一步「破圈」。
在女子偶像的培養方法及與粉絲的交流方面,2010年左右一躍成為國民偶像的AKB48組合産生了深遠影響。作家君塚太分析指出,「K-POP賣的是舞臺表演,但日本粉絲買的是去見偶像」。
握手會等以跟粉絲近距離交流為核心的行銷手法在AKB48組合以外也推廣開來。直到疫情前,握手會及合影等跟粉絲一對一近距離見面的活動也舉辦了很多場。這些內容可以跟粉絲建立牢固的關係,但對於物理距離較遠的海外則少有用武之地。
由於偶像並不一定需要高水準的舞蹈和唱功,因此有時普通人參加選秀後幾個月就能出道。粉絲與偶像保持密切交流的同時,也在關注著偶像的成長過程。這與K-POP需要經過數年學習後通過篩選才得能出道、以實現高水準舞臺表演的模式形成對照。
政企合作也是造成日韓差距的間接原因。在南韓,1998年以後是南韓政府在主導培育內容産業。南韓內容振興院負責指揮海外業務的開展,2020年的預算規模達到4762億韓元,比2019年增長25%。
除了音樂以外,南韓還在培育電影及遊戲等廣泛的內容産業。即使在疫情之下,南韓7月也作為「線上公演製作支援事業」,在2021年預算中計入290億韓元,並將建設國內藝人可以使用的線上公演專用攝影棚等,給予的扶持也很迅速。
而在日本,經濟産業省、總務省、文化廳及內閣府等的政策分散,沒有出台有效的振興措施。雖然常有類似「酷日本」(COOL JAPAN,日本政企合作的內容出口振興政策)這樣的豪言壯語,但目前日本政府連本國內容出口額的數據都還沒有統計。
日本演唱會舉辦方的業界團體ALL JAPAN CONCERT & LIVE ENTERTAINMENT PROMOTERS CONFERENCE的常務理事長井延裕根據其在「酷日本機構」(日本政府和民間基金海外需求開拓支援機構)待過的經驗,指出:「日本有種認為本國市場很大,不用辛苦進軍海外的氛圍」。
在很難從日本走向世界的現實下,即使活躍在日本娛樂界也要到南韓尋找出路的藝人也越來越多。
高橋朱裏作為AKB48成員參加了2018年的選秀節目《PRODUCE 48》,雖然在節目中沒有實現出道,但2019年通過南韓的娛樂公司出道。還有很多藝人出身於EXILE旗下的舞蹈學校,最終在K-POP實現出道。K-POP正逐漸成為日本年輕藝人走向世界的龍門。
在日本票務網站「pia」上,韓流頻道的總編淺野宗祐表示,「在市場規模上,日本被南韓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日本也出現了反擊的動向。LINE向HKT48和NGT48的運營公司出資,其董事舛田淳強調,本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很大,「通過線上可以進一步放大粉絲的熱量」。日高光啟也表示,「南韓最近10年在全球實現了增長,那日本也可以」。J-POP可以奪取亞洲娛樂界的「C位」嗎?新的挑戰已一步步開始,但進步的速度也很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