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要推5.6萬人民幣乘氣球遊太空服務

2021/12/23


      日本太空領域的初創企業「岩谷技研」(札幌市)正在力爭將乘坐充氣氣球的「太空遊覽」服務推向實用化。與搭乘火箭的太空旅行不同,利用氣球的話,不需要興師動眾的進行準備和訓練。該公司計劃最早在2023年開啟在太空的入口位置參觀1~2小時後返回地面的服務。太空旅行的每人平均費用也爭取到2030年降至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6萬元)。

岩谷技研的目標是借助充氣氣球實現太空旅行

        

      岩谷技研目前正在開發的充氣氣球由特殊的塑膠製成,裏面充入氦氣,僅靠浮力即可上升至平流層。吊在氣球下方的艙體部分可以載人,約1個小時即可抵達距地面25公里的高空。雖然位置低於高度約400公里的國際太空站(ISS),但岩谷技研描繪的是可以在太空的入口位置參觀1~2個小時,然後再用1個小時的時間返回地面的藍圖。

      

      美國太空開發初創企業Space X於9月發射了載有民間人士的宇宙飛船並成功返回地球。日本大型服裝電商企業ZOZO創始人前澤友作也作為日本首位民間人士進入國際太空站停留等,隨著技術的進步,太空人以外的人士也已經有機會實現太空旅行。

    

岩谷技研社長岩谷圭介

     

      不過,搭乘火箭升空需要提前進行訓練,購買太空旅行權益的價格也被認為高達數十億日元。岩谷技研的太空遊覽雖然不會抵達太空空間,但岩谷圭介社長表示「基本上可以欣賞到太空的絕美景色」。該公司創業5年來通過出資等方式籌集了6億日元資金,乘著「太空熱」的東風擴大了業務內容。

 

      岩谷社長在北海道大學學習「宇宙工學」(相當於中國的航太工程學),就讀期間的2011年,他萌生了讓充氣氣球飛到宇宙附近的想法。2012年,他從北海道放飛了配備攝像頭的氣球,成功拍到了約1萬米高空的情形。畢業後,岩谷於2016年創辦了岩谷技研。包括公司成立前在內,至今共放飛了170多次無人氣球。

 


      面向載人飛行,岩谷技研從3年前也開始開展用氣球搭載生物並運送到平流層的試驗。2018年,該公司讓搭載裝有魚的水槽和供氧的氧氣瓶的氣球升空,最後還讓魚平安返回。2021年,該公司還成功使吊著可乘坐1人的客艙的氣球升空。現在的目標是讓更大的氣球升空。

 

此前已成功升空170多次

   

      要想實現載人飛行,還需要掃清事關安全性標準方面的障礙。岩谷技研正在加快開發不僅能確保氣密性,還能承受強烈紫外線和放射線的可靠的宇航服和安全裝備,還取得了控制系統的專利。據説,這是有可能可以遠端調節升空後的氣球高度的技術,另外,如果在氣球上安裝相關設備,還有可能實現監測各種數據。

      

2018年開展了讓搭載魚的氣球上升到距地20公里高空的試驗

 

      11月,岩谷技研在札幌市西區二十四軒開設了研究開發基地「札幌R&D(研發)中心」。這裡有13名員工開始開展客艙等的研究。該公司正在北海道江別市大麻建設氣球工廠,今後還計劃對岩谷社長的母校北海道大學的技術及資源加以應用。

  

      岩谷認為「放飛氣球的技術並不難。確保和培育人才是真正的課題」。該公司計劃於2023年推出的載人太空遊服務設想最初以每人平均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6萬元)的價格進行銷售。隨著搭乘者所在的客艙越來越大,目標是將每人平均每次的價格降低至100萬日元。為了實現這一具備競爭力的價格,岩谷正在付出不懈的努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久貝翔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